据IMF网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对新兴市场面临的外部条件与增长前景进行了分析。报告认为,新兴市场目前面对的外部环境不如危机前那么有利于增长,这给它们带来了挑战。此外,在许多国家,一些内部因素也使增长减缓。政策制定者必须更好地理解这些内部因素,以确保经济增长对各种外部环境都有适应力。
在新兴市场增长的变化中,有近一半源于外部因素,包括先进经济体的增长、外部融资条件(以EMBI收益率表示),以及新兴市场贸易条件。然而,并非所有新兴市场都是相同的,在规模较大或开放度较低的经济体(如中国和印度),外部因素起的作用就不那么重要。过去15年里,中国的增长事实上已经成为其他新兴市场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新兴市场的增长会因先进经济体增长率的上升而加快,尽管全球利率会相应提高。美国增长率上升1个百分点,会使新兴市场增长率上升0.3个百分点。累计效应两年之后依然为正。美国增长的加快会使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一年后上升25个基点,两年后上升65个基点。
外部融资条件的收紧(与先进经济体复苏无关)会损害新兴市场的增长。EMBI综合收益率上升100个基点,会使新兴市场的增长率下降0.25个百分点。负面影响在一到两年之后仍将存在。美国公司债券风险溢价的上升也会对新兴市场的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在新兴市场中,中国的增长会促进其他新兴市场的增长。中国的增长率上升1个百分点,会使其他新兴市场的增长率上升0.1个百分点。随着新兴市场的贸易条件进一步改善,这种效应会不断增大。
新兴市场贸易条件的改善(与外部需求无关)会对新兴市场的增长产生小幅正面效应,这种效应的持续时间约为一年。影响相对有限,是因为贸易条件的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供给冲击引起的。过去15年里,新兴市场增长的周期性变化往往是由外部状况引起的,尽管这种影响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有所不同。
在解释新兴市场增长率相对于1998-2014年估计平均值的差异时,外部因素往往比内部因素所起作用大。具体而言,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以及先进经济体刚进入本世纪发生的衰退期间,新兴市场增长的急剧下滑主要是由外部因素导致的。
相反,“大衰退”之前新兴市场增长的加快主要是由内部因素推动的,不过,外部环境也有帮助。的确,多数外部因素可能也促进了新兴市场在本世纪头十年中期的增长,因为当时先进经济体增长强劲,新兴市场贸易条件有利,融资条件宽松。
中国的增长也对其他新兴市场的增长产生很大影响。中国在“大衰退”期间采取的刺激措施使增长强劲回升,这为其他新兴市场提供了缓冲。最近,随着中国增长减速,这一形势已经逆转。
展望未来,新兴市场可能必须应对不那么有利于增长的环境。
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情况不同,今后不是所有外部因素都有利于支持新兴市场的增长。尽管先进经济体的增长将加快,但新兴市场的外部融资条件和贸易条件将变得不那么有利。此外,中国将过渡到更可持续、但速度放慢的增长态势,这会对其他新兴市场产生暂时的不利影响。
此外,对于除中国外的许多主要新兴市场而言,内部因素导致增长率低于现有外部条件下应达到的水平。这些因素的持续存在表明,趋势增长率可能也受到影响。政策制定者必须认真研究这些内部因素,评估能采取什么措施重振经济增长,同时不造成宏观经济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