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衣服该去哪儿?很多人常有这样的困扰。近日,“杭州市社区废旧衣物循环再生项目”启动。活动的参与者,包括街道、环保组织“绿色浙江”以及杭州申奇废品回收再生有限公司(下简称“杭州申奇”)。
对于服装业年产值高达1.3万亿元的中国市场而言,旧衣回收利用显然是一座尚未充分开发的“矿藏”。杭州的社区废旧衣物循环再生项目,是否能启动原本被忽视的产业机会呢?因为市场、技术等重重环节阻隔,让旧衣物重新产生价值不容易。
利润微薄甚至亏本 回收企业兴趣不大
杭州文晖街道,在社区放置了几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形状的箱子,箱体上写着“旧衣回收”,这就是由杭州申奇公司设计的废旧衣物回收箱。
社区居民可以随时随地捐赠废旧衣物。一旦箱体装满旧衣,环保使者会打电话给杭州申奇相关工作人员,他们会上门来收取旧衣。
“回收来的旧衣会先进行人工拆解,并按照衣服的原料种类进行分类,分成化纤、涤纶、棉纶等。然后转入专业工厂进行资源回收和再利用处理,变成手套、地毯、帽子等新产品。”杭州申奇副总经理李震介绍的想法听上去不错。杭州申奇的门店几年前也尝试回收过废旧衣物,当时认为衣服上的毛、皮,以及棉花(16305, 45.00, 0.28%)、化纤等原材料的价值高,卖给一些下游加工工厂能卖出好价钱。
“不过,遇到了现实的困难,就是处理起来的技术难度太大了。”李震说,如果按照商业化的理想状态,废旧纺织品回收,可以按照棉、毛、化纤、混纺等不同分门别类分拣,通过消毒之后,给下游的处理工厂进行开松(机械手段还原成纤维状态),然后将这些开松后的原材料再卖给纺织企业进行再造,最后卖给服装企业等进行生产。
其难点就在于,目前国内回收的废旧衣物,绝大多数都是混纺的,传统的机械化开松手段很难将其中各种不同的纤维再分离出来,而要通过化学手段分离的话,技术难度、环保要求和成本都会变得很高。李震说,目前中国纺织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院校内的一些专家,只能在实验室里能做到,要商用还没有这个条件。
在这个项目中,杭州申奇仅仅负责回收,从各个社区回收的废旧衣物,算上运输费用、人工成本和消毒费用等,每吨的成本就要360多元。而这些废旧衣物,绝大多数都是混纺的,混纺的原料由于无法分离回收不同的纤维而只能生产比较低端的纺织品,根本卖不出好价钱。通过正规渠道卖给下游专业工厂的价格,往往只有150多元/吨。
省内另外一家资源回收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即便是通过非正规的渠道,卖给小型加工厂一吨旧衣服,最多也只能赚几百元,利润十分微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废旧衣物的储存成本太高,又重又占地,还容易霉变,成本居高不下,这种不赚钱的买卖回收公司确实不愿意做。
二次加工成本高 国内市场接受度低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有三个难点,主要集中在原料收集、加工无污染化和市场附加值层面。只有市场上有需求,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做这件事。
回收企业的下游公司情况又如何?位于绍兴的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是精工集团通过与日本企业合资的方式,引进了一套名为ECO CIRCLE的循环回收系统。使用这套系统,可以将回收的服装粉碎分解,使之成为纤维并织成布料,然后制成服装。
该公司销售课长蒋峰介绍,公司回收再造的主要是涤纶产品,因为化纤的原料是石油。该公司技术的主要原理就是,先将衣物布料的分子打破,通过反向裂结的手段把布料还原成石油后道产品的状态,这时颜料和其他没用小分子会被过滤掉,经过重新聚合后,成为新的纤维,最终被织成布匹。目前这套技术,旧衣的利用率将达到80%。
不过,蒋峰也表示,由于工序复杂设备昂贵,因此生产出来的纤维也不便宜。“售价会比普通纤维贵50%~80%左右,供应对象主要是比较有环保意识的服装品牌商。”蒋峰说,这样的产品,国内的商家接受度就比较低,宁可选择传统工艺制造的涤纶,目前类似H&M、优衣库等国际服装企业比较感兴趣。
“比如在日本,废旧衣物的垃圾处理是需要付钱的。”蒋峰说,观念差异的转变,可能是行业更需要经过的阶段。在国际公司看来,与传统工艺制造的涤纶相比,新技术可以降低约45%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是更加环保的项目。
对于回收企业面临的难题,蒋峰告诉记者,国内目前并没有专业的废旧服装回收企业,因为服装面料种类复杂,很多并不是靠着肉眼和手感等就能判断的,一般回收企业并不具备这样高要求的专业人士。而他们目前也基本不从一般回收企业接受回收的废旧衣物,更倾向于回收服装厂的边角料,材质比较清晰,回收效率也比较高。
“过几年扩大生产规模后,生产成本也会下降,市场竞争力自然就增强了。”根据计划,佳人公司投产第一年将回收35000吨废旧布料,生产25000吨纤维;到第五年,废旧布料回收量将达15万吨,可生产原丝1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