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世纪50年代欧洲第1家百货商店“博尔马谢”获得成功后,百货模式便迅速遍及欧美地区。在经历了漫长起步期,成长期,卖家和买家的发展期后,欧美百货公司的经营模式也不断在分化中完成转型。虽然欧美百货业不乏起起落落,但是不可否认,其发展历程则相对完整。
相较于欧美百货业,中国百货业真正起步于20世纪初的上海、北京等城市,随后,百货的经营模式便转为在计划经济下的国有百货。随着市场经济物资由缺到剩、消费者从凭票到用卡,中国百货业在近几十年如过山车般,似乎还没来得及睁开眼看清楚前方,就到了要面对国际化的发展阶段。
在急转急下又回旋上升的颠簸市场环境下,中国百货业除了要适应超市化的现状外,还必须面对城市规模的扩张、房地产膨胀、外资注入、互联网的发展等现实问题,这也让不少人开始唱衰“先天不足”的中国百货业。
正当百货业迷茫之时,近日,南京新街口百货(以下简称新百)宣布以1.553亿英镑的“土豪”之姿收购英国老牌弗雷泽百货公司89%的股权,这笔交易也是中国企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零售业境外投资。消息一经公开,便引发国内外市场的广泛关注,很多人也对这笔交易是否划算持质疑态度。
公开资料显示,创建于1849年、起家于面料批发的弗雷泽百货公司拥有英王室嘉许和授权荣耀,在2013年,弗雷泽营业收入位居英国第4位。弗雷泽百货拥有占比40%以上的自有品牌及成熟的买手制运营传统,是成熟的现代百货典范。新百显然希望通过此次收购,开拓“自营+自有品牌+联营特约品牌”的销售模式。
虽然收购方的实际控股人——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认为这次交易对双方来讲是一次双赢,“收购完成后,不但将为弗雷泽百货注入更多资金,支持其未来发展,还将利用自身在中国和亚洲市场的渠道优势和影响力,为弗雷泽百货进军中国市场提供便利。”但在笔者看来,这种双赢背后也埋下不少隐忧。
回想起曾败走京城的老佛爷再次面临门可罗雀的窘境,买手制百货在中国的发展一直不太顺畅。自营和自有品牌的确避免了商场的同质化、夺回了百货的话语权。但不得不指出,对于用20年走完西方百年发展史的中国百货业来说,其应对自营风险的能力也让人质疑,且自有品牌要获得消费者认可,也需要时间去“培育”。
买手制的讨论早在2012年就有过,买手集成店需要解决资金和囤货压力,面对国内消费者对Logo的热情仍然饱满的市场现状,买手人才匮乏、待选择的品牌和独立设计师缺乏稳定性,都让买手制难以迅速成为市场主流。
对于这一点,新百显然早有准备。从该集团近期的收购版图可以看出,其默默耕耘的金融平台已初步成型,新街口的地产也渐成规模,也许,试图复制买手模式只是新百的噱头而已,其真正虎视眈眈的则是地产、金融、商业协同化的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