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亚洲地区总体增长势头强劲,将维持低通胀水平,但区域内外挑战仍在。报告上调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称中国经济对区域经济影响力正在增大。
中国经济2014增速放缓至7.5%
报告上调了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分别至7.5%和7.3%。较去年10月报告,上调增幅均达0.3%。总体而言,亚洲地区今年GDP增速将达到5.4%,2015年增速将为5.5%,均较2013年有所进步。
对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的《决定》,报告称,政策实施是关键:“如果全面贯彻和实施改革,公共投资将减少,将令(中国)经济增长短期内减缓,但中期内可使生产力增强、家庭收入增加,私人领域消费可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7.5%,以实现支持国内外再平衡的可持续增长。”
“中国改革短期内对其余亚洲国家影响很小,”报告称,“但是长期来看,下降的中国家庭存款将令全球利率上升,使得投资和GDP增速在全球其他地区有所下跌。”
经济减速“溢出效应”区域化
报告指出,地区一体化的加强正在推动亚洲的增长,但也可能加剧全球和地区冲击的影响。亚洲地区内部的商业周期同步性已经提高,源自中国的增长冲击对亚洲的影响是对其他地区影响的两倍。根据报告,中国GDP增速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令标准亚洲经济体GDP增长幅度下降0.3%,令标准非亚洲经济体GDP增幅下降0.15%。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不仅为全球化生产线环节,同时也是最终消费环节。最终需求消费的扩大,使中国对亚洲其他国家的直接影响大过从前。报告研究也显示。如果中国经济增幅减速剧烈,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等将首当其冲感受到“溢出效应”。
中国信贷、影子银行仍为担心焦点
报告称,针对中国经济,对过度投资和信贷质量以及担忧仍在存在。信托市场,尤其是影子银行问题可能成为“系统系风险的重要来源”,违约的新闻仍将出现。
今年3月超日太阳能公司由于无法支付利息,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家债券违约公司,打破了地方政府为问题信托贷款企业保驾护航的“传统”。
图示:2003年至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社会融资总量所在GDP比重(%)以及其组成部分变化比较。绿色为非金融公司证券及其他,红色为信托贷款和企业债等,蓝色是银行贷款,黑线为总量(图片来自IMF报告) IMF谏言,有必要就政府间财政关系实施改革,防止地方政府收入和支出的责任漏洞,以达到扭转地方债上涨趋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