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99年加入WTO以来,出口快速增长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强大的引擎,特别是08年金融危机前。虽然08年金融危机明显冲击了中国出口业,但稳定疲软的出口一直是中国政府稳增长稳就业的关键政策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的经济词典里,“疲软”一般不是形容萎缩,而只是形容同比增长无法达到两位数。 最近几年,中国国际贸易的内外部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外资工厂外迁的报道“此起彼伏”,特别是最近几年中国劳动力成本正在经历不可避免的快速上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在最近的报告中写道:
相对于其它发展中经济体,中国出口成本在不断上升。从2008年初算起,人民币名义汇率已经升值了14%,快于其它亚洲国家。中国的制造业薪酬现在已经高于很多发展中的邻国,比如泰国、印尼、柬埔寨和越南。
然而好消息是,中国出口行业看起来仍然在不断扩大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
价格上涨至今仍未停止中国加强其在劳动力密集型出口的主导地位。中国的服饰和鞋类出口当前占全球出口的2/5,高于2002年的1/5,也高于2008年的约30%。而在价格弹性相对较大的针织手套出口上,中国的占有率也从2008年的47%上升到53%。
中国资本密集型出口的地位就相对较软,但增速仍快于大部分国家。中国机械、核反应堆、涡轮、光学医疗等设备出口现在占全球出口的1/6,高于2001年的4%,也高于2008年的12%...
(各国占全球出口的比重变化,黑线代表中国、灰线代表美国、红线代表德国、蓝线代表日本)
但这会是最后一个好消息吗?因为中国出口业正在面对越来越大的绝对规模瓶颈,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出口:
最终,更高的制造业成本和名义汇率升值将降低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出口的竞争力。实际上,中国占全球出口的份额可能已经接近峰值,因为中国占全球出口的份额已经接近美国和德国过去的最高水平。但这个过程很可能是循序渐进的。对日本而言,其出口分别从1993年的9.8%下降到2013年的4%用了20年时间。中国将要花费更长的时间。鉴于中国的人均GDP只有1993年日本的1/5,中国的劳动力还是相对有竞争力的。劳动力密集型出口的下滑将会被资本密集型出口的实质性提升机会所抵消。暂时,我们都知道中国仍在继续扩大其在全球出口中的领导地位,并没有损失竞争力的迹象。
鉴于08年以后全球贸易增长已经大幅放缓,特别是最近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并没有伴随进口的快速增长,如果中国出口仍然保持高速增长,那么将会引来国际社会越来越大的压力,尤其是人民币汇率水平。同时,劳动力密集型出口竞争力的逐步丧失,将不断增加国内其它经济部门增加就业岗位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