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对进口浆粕为期5年的反倾销终裁结果已经尘埃落定,这种裁定对国内浆粕业来讲,是高瞻远瞩还是饮鸩止渴?而终裁的结果是否也宣告着粘胶行业拐点的临近?当然,孰是孰非终究需要未来的市场来决定,但粘胶行业可选择的,是在重压之下没落,或在涅中获得重生。
自2013年2月6日立案以来,浆粕反倾销受到了粘胶行业的广泛关注。
去年12月份,商务部发布公告,开始对浆粕反倾销调查作出初裁决定,并初步认定原产于美国、加拿大和巴西的进口浆粕产品存在倾销,中国国内浆粕产业受到实质损害。今年4月4日,商务部再发公告称,终裁决定自4月6日起,对原产于美国、加拿大和巴西的进口浆粕征收反倾销税,为期5年。
那么,商务部此举对浆粕的下游产业——粘胶又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国内浆粕缘何败北
事实上,中国的浆粕和粘胶本是两个兄弟产业,在此次反倾销事件中他们为何大动干戈,粘胶产业为何又成了受害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实,国内浆粕和进口浆粕在价格上原本基本一致,但在同样的价格区间,由于国内浆粕企业受制于我国有限的木材资源,需要大量进口木片生产溶解浆,利润被压缩,因此产业竞争力屡屡败北国际市场。
“从全球范围来讲,溶解浆的产能并不低,但之所以国内粘胶企业会受到影响,是因为美国、加拿大等国生产溶解浆的历史比较长。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有很多生产周期较长的针叶林,能保证粘胶的质量,生产粘胶也并非全部使用木浆,就目前来说,还会使用棉浆和竹浆等。”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粘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田克向《纺织服装周刊》记者介绍道。
新乡白鹭化纤集团有限公司董秘朱立群也表示:“国产浆粕无论在质量方面,还是价格方面,都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坦白讲,我们的产品基本没有单纯地使用国产浆粕,都是在配合国外浆粕使用。”
据朱立群介绍,在下游应用领域,国产浆粕的确有点受“排挤”,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木片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产品竞争力先天不足。这种自然因素带来的弊端,也成为浆粕行业发展的短板。
那么,此次反倾销事件后,国内浆粕企业是否逆转了市场?
对此,上海中纤网资深分析师赵丽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终裁之后的情况来看,国内外的浆粕产业在价格上并没有形成实际上涨,浆粕企业在终裁后的确有意愿上调价格,但从报价上来看,目前仍没有成交。
据悉,目前国内的浆粕企业一直面临着转产、停产的困境,依旧缺乏话语权。而对于国外浆粕企业来说,5年内在建的美国、加拿大、巴西溶解浆项目也将难以继续,部分已有的溶解浆项目在尽量寻找中国外的粘胶客户,并积极研发特种浆粕。部分品牌将面临转产其他浆种或直接重组变卖的局面。
对此,有粘胶企业认为,从之前的暴利期到目前的低谷期,浆粕行业在浆粕与粘胶上下游的地位发生变化,应多从自身行业找问题,不能把转型升级的压力再转到粘胶行业上来。
粘胶企业竞争力被削弱
就在反倾销事件尘埃落定后的半个月,由11家龙头企业负责人参加的粘胶短纤行业会议在北京举行,会上提议报价集体上调500元/吨。会后第二天,新乡化纤、唐山三友、阜宁澳洋、恒天海龙等多个厂家全线兑现调价。
此番提价是否意味着浆粕反倾销事件对粘胶行业的影响已经显现?对此,赵丽君分析认为,企业提价可能有部分原因源于反倾销事件,但最主要原因还是近两年粘胶厂的亏损面很大,整个行业扭亏的欲望比较强烈,4月又是下游采购的旺季,这些都为粘胶企业调价创造了条件。
据田克介绍,2013年,我国粘胶产能在390万吨左右,而生产粘胶所需要消耗的浆粕比例约为1:1.03。2012年,我国对美国、加拿大和巴西三国进口浆粕总量超过58%,最近一年多来,受到反倾销调查的影响,这一数据降至40%左右。
对进口浆粕采取反倾销举措,抬高了浆粕价格,这对粘胶企业而言,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成本的上涨,对于目前已经深度亏损的粘胶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据权威人士分析,此次反倾销可能会导致涉及企业每吨粘胶纤维的制造成本上升500~600元左右。赵丽君也表示,与初裁相比,虽然下调了征收幅度,但对粘胶企业来说仍然非常严厉。整个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影响虽然短期内还未见端倪,但从长远来看,粘胶企业的成本会在后期出现上涨。
实际上,反倾销对粘胶行业的损害远不止这些。
对此,朱立群就谈道:“价格的上涨势必会削弱粘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据了解,在反倾销初裁后,国外粘胶厂原料成本下降,造成国际粘胶市场报价持续走低,粘胶出口价格大幅下滑。而今后,国际的粘胶纤维也很可能会像进口棉一样冲击中国粘胶纤维市场。
上涨制造成本恐难传导
当下,中国的经济贸易已经与世界融为一体,在复杂的国际竞争中,合理配置资源与发挥各自优势正成为企业思考的新命题。
据记者了解,国内粘胶企业在国内浆粕供应难以满足需求的时候,眼光向外,寻求新的供应途径,这是对国内外两个市场资源进行的合理配置,也是全球一体化与市场充分竞争的结果。
大多数粘胶企业认为,此次反倾销措施对进口资源征税与我国倡导产业根据自身特点,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资源国际化配置及相关关税政策、产业结构指导目录等宏观经济政策存在一定的冲突。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此次反倾销,将使国内溶解浆价格重心上移。历史规律显示,溶解浆价格上涨过程中,粘胶短纤赢利能力提升。然而事实是,在下游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上涨成本难以传导,导致粘胶企业有苦难言。
浆粕反倾销虽然在短期提升了粘胶的价格,但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后,下游接受的情况也有待观察。
对此,田克就表示,该制裁不利于粘胶行业的发展。他说,原料上涨势必会提高粘胶价格,但在当前的低迷形势下,粘胶行业难以传导价格成本,到最后可能行业本身要消化政策成本。
泗阳化纤产业集群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宇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虽然已有部分企业提升了粘胶的价格,但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粘胶价格并未见浮动,下游企业对此也并不认可。
对于多数粘胶企业的担忧,王宇明则坦言,公司一直使用的都是盛泽地区的浆,下游市场也基本都在国内,所以对目前的生产影响并不大。
其实,反倾销制裁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向产业链下游蔓延,纺纱企业已经为此感到忧心忡忡。因为对于纺纱企业而言,从棉花市场转战到粘胶短纤领域,又将面对相关政策的“市场不公待遇”。
虽然粘胶行业的成本上涨短期内仍难以向下游传导,但上下游供需求关系仍需要企业的精心维护。
对此,田克就呼吁,近年来,粘胶产业的产能增速较快,又遭遇了反倾销事件,因此行业要下大力气解决供需求关系,努力开拓下游应用市场,在产品上寻求差异化,同时要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远离低价倾销和恶性竞争。只有这样,行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终裁有所转向
今年2月6日,本是对产于美国、加拿大和巴西进口浆粕的反倾销案进行终裁的日子。但是,商务部却将此日期延后了两个月。知情人士称,此举主要是受国内浆粕行业及下游粘胶纤维行业博弈影响。
有媒体报道称,在今年春节前,商务部曾召开了一次进口浆粕内部协调会,一位与会人士表示:“商务部对进口浆粕采取反倾销措施以来,粘胶纤维行业受影响较大,大量中小企业纷纷反弹,导致浆粕行业和粘胶纤维行业分歧较大。商务部感觉这个事态较为敏感,决定暂且放一放。”
的确如此,在商务部初裁公告发布后,化纤协会就提交了《关于坚决反对进口化学木浆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报告》。新乡白鹭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山东游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雅美科技有限公司和新疆富丽达纤维有限公司也联名提交了《关于反对对进口溶解浆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的建议》,而一些涉案企业更是在春节后纷纷展开游说行动。
不难看出,无论是行业协会还是企业所付出的努力,在终裁中都显现出了其所产生的效用。
对比初裁与终裁结果,首先,将税则号为4732100(半漂白或漂白的针叶木烧碱木浆或硫酸盐木浆)剔除在反倾销范围之外。其次,在4月6日开始取消保证金,改成以反倾销的方式进行征收,但对计算公式也进行了一定修正。同时,对个别产品税率进行了调整,比如美国的Cosmo(科斯莫)、Rayonier(瑞安)、Weyerhaeuser(惠好)等5家公司税率就有所下调,其他美国公司小幅上调;加拿大公司则基本维持原判,仅对其他加拿大公司下调税率;巴西方面,由于Bahia(巴依亚)进行了价格承诺,因此进口该公司生产的被调查产品不征收反倾销税,其他巴西公司也进行了下调。
应该说,此次商务部对进口浆粕反倾销税率大幅下调,倾销范围缩窄的终裁决定,对粘胶纤维行业来说负面影响明显削弱。
虽然反倾销事件对美、加、巴三国的浆粕进行了一定的进口限制,但从中仍保留了一部分进口量。其实,除了美、加、巴,印尼以及西欧等地也有浆粕,这些都是可供国内粘胶企业采购的原料市场。
对此,赵丽君分析说:“美国、加拿大生产的一些特种浆,主要供醋酸、纤维素用,不征收保证金,这部分还将保持一部分进口量;同时,国内一些粘胶厂通过来料加工的模式,可以避掉反倾销税;最后,就像Bahia(巴依亚)这样,浆进口后用于自己的生产,并进行了价格承诺,这部分也会保持一定的进口量。”
TIPS
浆粕
浆粕是指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经加工后制得的一种纤维素物质,主要用于生产粘胶纤维(如粘胶短纤、粘胶长丝)、醋酸纤维等化学纤维。在溶解浆市场,目前粘胶短纤企业使用三类溶解浆:棉溶解浆(棉浆粕)、木溶解浆(木浆粕)以及其他类溶解浆(竹浆粕、麻浆粕、蔗浆粕等等)。其中棉溶解浆以棉短绒为原料,木溶解浆以针叶木片和阔叶木片为原料。
声音
“近年来,粘胶产业的产能增速较快,又遭遇了反倾销事件,因此行业要下大力气解决供需求关系,努力开拓下游应用市场,在产品上寻求差异化,同时要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远离低价倾销和恶性竞争。只有这样,行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粘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田克
“与初裁相比,虽然下调了征收幅度,但对粘胶企业来说仍然非常严厉。整个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影响虽然短期内还未见端倪,但从长远来看,粘胶企业的成本会在后期出现上涨。”
——上海中纤网资深分析师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