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莱资本周四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可能正在准备宣布一组规模可观的货币宽松措施。
巴克莱资本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常健在这份报告中写道,“我们认为有越来越大的可能性,包括(有针对性的)利率,或者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在内,规模更大的货币宽松措施将会在未来几周内被宣布。”不过她也强调,“(虽然)方向是明确的,但是人民银行下一次行动的细节还是不太确定。”
放缓的经济增长已经使得投资者怀疑,中国人民银行可能很快推出宽松措施来防止经济的硬着陆。中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7.4%,为18个月以来最低水平,远远低于2010年时的两位数增长率。
常健认为,下一轮宽松措施可能有三个方向:更多定向宽松措施-包括再贷款,定向降准或是创新金融工具-以此来改善特定行业信贷供应;(有针对性的)降息,这会帮助降低融资成本;或者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将增加流动性,改善货币乘数,推动银行信贷并降低利率。
降低准备金率将使得各银行被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上保留的现金规模更低,也就是增加了可供放贷的资金数量。中国人民银行在4月的时候已经降低了部分城镇农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
常健据此指出,“在我们看来,考虑到经济内高企的杠杆比例,以及一方面疲软需求,一方面充裕的流动性,还有对未得到解决的隐含担保和‘道德危机’等问题,相比全面降低准备金率,降息是一个更好地政策行动。”尽管贷款利率已经放开,对称地降低存贷款利率应该能传导至实体经济。
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也得到了市场其他一些学者的呼应。
瑞穗证券经济学家沈建光日前表示,中国央行不要避免南辕北辙的货币政策。定向支持理应是紧急救助的体现,多发生在金融机构情况危急时刻。常规性的货币政策(如准备金)却弃之不用。这不仅会降低央行的政策透明度与威信,增加道德风险,并使得央行从“最后贷款人”迈向“第一贷款人”。
沈建光认为,在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之时,央行应该以公开透明的货币政策工具作为优选,而慎用不透明、选择性的工具。短期来看,应对资金压力与长端利率居高不下的局面,建议尽早全面降准与放松过严的存贷比考核。特别是降准可以相当程度上消除资金供给制约,缓解价格工具失效的矛盾,促进货币政策工具转向发挥价格型工具的作用,符合市场化改革方向。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部主管王志浩日前也表示,放松中国货币政策的哥斯拉正在咆哮,中国降准时机已经成熟。同业市场利率似乎已经回落,这应有助于带动债券和银行承兑汇票发行。货币政策放松已经在没有任何官方信号释放的情况下悄然实施。但随着三季度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中央正在转向稳经济立场的更明确的证据将尤为重要。我们无法让一个不再增长的经济体去杠杆。
从资本市场表现看,近几日走势也从侧面反映出市场宽松预期的逐步抬头。
受到货币政策放松预期的影响,国债期货多头情绪瞬间被点燃,主力合约TF1409本周连续四个交易日(周二至周五)刷出历史新高,日均成交量超过3000手,明显高于此前几周。截止周五收盘,TF1409收报94.614元,单日上涨0.388元,涨幅为0.41%。
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本周亦走低。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基于7天回购的1年期利率互换报价从本周一的3.6207%下降至周四的3.5200%,降幅近10个BP;基于3个月Shibor利率的1年期利率互换报价从本周一的4.7434%下跌到周四的4.6321%,降幅亦约为10个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