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棉花期货的发展,业内对推出棉花期权的呼声越来越高。观察人士认为,棉花期权的推出不仅可以为现有期货品种提供风险再对冲渠道,还可作为风险管理和投资工具,带动期货公司的收入增长,并使多元化投资组合成为可能。
目前,全球只有美国有发达的棉花期权和期货。但是,美国的棉花期权和期货市场主要服务于美国企业,不是特别适合其他国家的涉棉企业。为此,巴西、印度等产棉大国都先后推出了本国的棉花期货交易,为本国的棉花工业提供便利的风险管理工具。我国同样作为棉花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也于2004年适时推出棉花期货交易,为国内涉棉企业提供适当的风险管理工具。
但随着棉花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推出棉花期权交易、完善棉花期货交易机制、建立立体的棉花市场风险防御体系变得日益迫切。实际上,早在1997年,郑商所就开始着手进行期权合约制度的制定和完善。1997年8月,郑商所制订了期权交易设计方案,2001年制定了比较系统、完善的小麦期权规则。2004年进一步完善了小麦期权交易规则,并制定了风险控制办法、做市商管理办法;2004年9月设计了棉花期权合约,制定了棉花期权规则。
分析人士认为,纽约期货交易所棉花期货市场之所以兴隆,一方面是它的垄断地位,可以面向全球招揽客户;另一方面在于它适时推出棉花期权交易,不断完善棉花期货交易机制。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棉花期货合约挂牌上市以来,成交量稳步上升,已经成为期货大品种。在棉花期货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上,有必要适时推出棉花期权交易,以健全棉花期货的市场机制。
需要指出的是,流动性对于期权交易非常重要,而流动性需要注重“质”和“量”。“质”主要是指报价的“质”。对交易所而言,采用什么样的措施,保证做市商的报价在合理范围内,让交易商提供高质量的报价非常重要。“量”主要看做市商。做市商要有自己研发的理论价格、风控模型,可以提供市场报价,提供流动性。做市商对市场风险的实时管控、计量、交易以及市场风险度的容忍度都应有精确界定。
此外,还要重视的是,期权对技术手段的要求很高。期权上市以后,有许多的参量、交易策略和交易平台等。这些交易参数和信息都要在市场上进行采集、分类和发布,许多模型都要在第一时间拿到数据才可以进行策略的分析和执行,这对交易系统的要求更高,报价必须及时向市场扩散。期权的下单不是“一条腿走路”,而是多种策略并行,而这些策略作为一个命令下达并执行,需要系统有很强的识别能力。不光在交易过程中,在清算、结算的时候,都要通过此系统对交易指令进行识别和及时风控。比起期货而言,期权交易对交易系统的技术要求可谓又提升了一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