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降准之后,利率是否会下调引发市场关注。《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央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职能部门对如何刺激增长展开讨论,而央行认为降息效果不大。上周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专栏中表示,货币总量放松空间有限。
面对经济增长放缓,中国决策层试图描绘出的景象是:面对经济增长放缓,各部委对现行的“微刺激”政策上团结一致。
而《华尔街日报》援引政府消息源称,央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对如何刺激增长有激烈的讨论。他们讨论的重点是是否应该降息。
消息人士称,央行直到目前依然强烈反对降息。央行强调信贷激增将进一步膨胀债务,导致资金流向房地产等亟需现金的过剩行业。而这些泡沫的破裂将造成贷款坏账激增。
一位央行内部人士告诉《华尔街日报》:
“理论上说降息的条件已经成熟,通胀不再是一个需要担心的问题。”
“但是降息效果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有效,因为这将恶化其他问题。”
央行高层官员上周撰文称,中国高利率有其特殊原因。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周四表示,我国企业对债务融资的依赖较大、杠杆率水平较高,继续加杠杆将增加宏观经济脆弱性,因此,货币政策不存在大幅放松的空间。
盛松成撰文称,“实物资本供给有限而投资需求相对无限、货币供给有限而货币需求相对无限,这两对供需矛盾从根本上导致了高利率与高货币余额并存的局面”。
中国一季度经济增长7.4%,低于政府的7.5%增长目标,为2012年三季度以来最低季度增速。
相比其他部委,中国央行一直对刺激经济持更谨慎立场。《华尔街日报》称,但是在经济政策辩论上, 央行话语权不及商务部,发改委等制定国有企业政策的关键部门。
不过在过去两年中,从种种迹象看,周小川行长“话语权”显著提高。
《华尔街日报》援引政府官员消息称,就在上个月国务院“微刺激”政策正式公布前,负责金融部门的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召集各个职能部门开会,讨论如何让企业更容易获得信贷,以及降低信贷价格。这个会议召开的背景是李克强总理前往内蒙古调研,听到能源、纺织等工业企业抱怨现在难以获得金融支持。
《华尔街日报》消息源称,在这个会议上银监会和发改委高层主张降息,他们认为央行目前采取措施不够。
而央行则坚持只能仿效4月份对农商行的方法,对另一些银行定向降准,来帮助中小企业。因为这些企业长期被四大行忽视,但是对创造就业和经济转型非常重要。
会议上反对降准的人称,全面降准不会有效,因为许多银行已经接近法定的贷款规模上限,无法再提供更多贷款。
《华尔街日报》消息源称,最后央行通过阐述增加信贷供给可能产生的风险占据了上风,央行官员最终说服了马凯。
最终国务院同意出台有限制的刺激措施,包括为企业减负,对影子银行更严厉的打击措施来减少企业的实际借款成本。国务院还出台了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定向降准政策。
然而各部委之间更多的辩论细节正在浮出水面。
《华尔街日报》称,央行原定上周四通报对小企业和农业部门的金融支持措施,但最终这场新闻发布会取消。而组织会议的国新办没有解释取消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