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公布1个月以来,国务院“稳外贸”16条措施逐渐细化着力点,不仅商务部、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农业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质检总局、人民银行[微博]、银监会、外汇局、中国贸促会等多部门联动,相继出台了“海关20条”、“国税15条”、“商检18条”、“央行[微博]11条”等,地方版“稳外贸”落实政策也在近日陆续出台,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正被一步步落到实处。
外贸工作转型
占据全国外贸份额1/4的广东最先出手,《广东省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实施方案》(粤府办〔2014〕27号)5月23日成文,6月9日正式对外公布,成为国内首个省级“稳外贸”细化方案。方案从积极扩大进口、确保出口止跌回升、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推进外贸转型升级、优化外贸环境、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加强统筹配合等7个方面出台了25条具体措施。
紧随广东省,江苏省在6月11日由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实施方案。该方案包括全力稳定出口增长、加大进口扶持力度、优化外贸结构、培育新型贸易业态、改善发展环境、强化财政金融支持等方面,共21项措施。
“这些外贸新政表明了我国外贸产业转型的新动向,也说明不仅是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同样在进行外贸工作转型。”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说,地方政府正在从减少自身权力入手,在“稳外贸”时着力强调“服务”、强调“市场”、强调“效率”,这也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等要求。
“以前,在对外贸进行调控时,国家层面的措施最多五六条,下发到地方政府进行落实,调控手段也集中在进出口关税、出口退税等方面,实际上只是对外贸企业优惠程度的控制,是或放或收的‘闸门式’调节。但现在,为了促进外贸产业转型,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的外贸工作也进行了转型。”白明告诉记者,现在的外贸政策正侧重于优化外贸结构、改善贸易环境、强化政策保障、提供服务支持、提高通[微博]关效率等。
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郑建荣便指出,作为国家政策的配套与细化,广东的方案既有对国办文件的落实,也有“自选动作”。他说:“我的理解就是财政支持和优化环境结合,更注重优化环境,不适合的门槛,该取消的取消,该降低的降低。”
“以前是一道菜,现在是一桌餐,营养更丰富,搭配更合理。”白明说,现在,不管是国家部委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层面,已经逐渐达成了“稳外贸”的共识,形成了政策合力,纵向的和横向的外贸支持体系逐渐建立,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外贸工作局面。
政策效果可期
不过,具体到地方版“稳外贸”政策的实施效果,业内观点不一。
“7个方面25条都是很具体的措施,对广东省外经贸会有一定影响,某些影响如减少费用等还会立竿见影,有些措施如各职能部门减少环节、提高进出口工作效率、优化外贸环境等还需要进一步整合和完善,但也在可期之中。但是,所有这25条几乎都是在进出口环节上修修补补的小措施,就外贸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来说,针对性有限,利用这25条来扭转广东外经贸压力的可能性相当小。”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研究开发中心主任黎友焕如是评价广东省“稳外贸25条”。
6月13日,海关广东分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4万亿元人民币(6.2333, 0.0083, 0.13%),比上年同期下降19.7%,以美元计价,进出口总值为837.6亿美元,下降0.5%。而在广东省的“稳外贸”方案中,明确今年的外贸增长目标为2.4%。这不仅低于全国其他省份7.5%至8%左右的目标,也与广东去年外贸两位数增长(10.9%)相差甚远。
未来,广东省外经贸面临的压力依然较大。据黎友焕和他的课题组的最新调研数据,五六月份,广东省外经贸可能在国内外新的经济金融形势下有所好转,但增长速度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成本上涨、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融资困难、生产环境恶化、外贸市场需求和价格不稳定等主要问题在近期依然难以解决,包括生产、物流、运营、审批制度、金融、服务等环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
“如何在这些问题上给外经贸减压是新措施和方案出台的主要方向,相关职能部门应该通过实地调研,对这些问题依据困难程度进行排序,逐一排忧解难。而且,新措施应该针对广东外经贸企业面临的问题全方位出击。广东的实施方案主要针对进出口环节来出台措施,明显是杯水车薪,效果也只能是雪中送炭。”黎友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