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中国政府没有像以往一样采取大规模刺激政策,而是保持定力,坚持调结构、促改革的同时,对薄弱环节定向发力进行调控。李克强总理日前在英国表示,我们有能力进行定向调控,而且不采取强刺激,采取精准的发力,定向的调控,能够保持中国经济,实现今年以7.5%为代表的诸多的主要经济目标,而且会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实现长期中高速增长。
定向调控密集出台
经过长期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开始放缓脚步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针对这一特殊时期,中央制定了定向调控新战略。李克强总理介绍,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运行实行区间调控、定向调控,保证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下限不越过7.5%、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上限不越过3.5%。“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会持续平衡、健康地发展”。他说。
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和三农率先得到支持。4月25日起,央行下调县域农村商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合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6月16日起,央行又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不含2014年4月25日已下调过准备金率的机构)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财政调控也精准发力:国务院推出了让更多小微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并加大用于民生建设的财政支出。今年二季度,指向棚户区改造、三农、水利设施、铁路等经济运行薄弱环节的微刺激政策连续出台。此外,投资方面,国家还推出80个重点项目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外贸方面,人民银行和海关总署出台了稳定外贸增长的相关政策。
“国家已经提出了要定向调控、精准发力。从小微企业、三农、中西部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入手,财政和货币政策联手发力,眼下看可以稳住增长,长期看夯实了发展基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
微刺激成效初显现
与全面刺激政策相比,定向调控更具有针对性和协调性,能补经济发展之短板,对症下药治病效果更佳。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认为,定向调控不是简单地搞“一刀切”,要有保有压、有轻有重,根据不同时期各个部门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各地区面临的实际情况。
5月份多项经济数据一改4月全面下滑的局面,体现了财政与货币政策共同发力取得的成效。5月,被喻为经济运行“晴雨表”的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3%,增速比4月份上升0.7个百分点,是该指标一季度和4月增速明显回落后首次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反弹至12.5%,创今年以来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8.8%,增速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新增信贷创10年同期新高;出口同比增长连续3个月走高;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收窄,PMI(采购经理指数)连续3个月微上调……
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李克强总理评述说,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处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发生积极变化,市场预期等一些方面出现稳中向好。
实现经济提质增效
虽然目前经济企稳向好迹象明显,但基础仍不牢固,未来经济增长压力仍然很大。专家认为,下一步要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财政方面应加大定向减税、减负和财政补贴的力度。货币政策方面应进行差异化调控,保证资金真正进入中小企业和三农的手中。简政放权方面,应总结上海负面清单管理经验,逐步在全国推广。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建议,加大对企业和居民的减税力度,在营改增扩围基础上,可适当降低一些进口日用消费品的关税和消费税;还可以进一步减少对企业的行政性收费项目。
科学调控固然重要,但经济要实现全面反弹,最终取决于后续政策与改革双向推进的力度。李克强强调,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必须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关键要靠创新驱动,突出的是要使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相互融合、相互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