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暗示,欧洲央行的基准利率可能在至少两年半的时间内继续保持在低位,旨在刺激欧元区经济复苏。就在半个多月前,德拉吉宣布利率决议,削减通常所说的基准利率也就是再融资利率10个基点至0.15%,隔夜存款利率削减至负0.1%,隔夜贷款利率大幅下调35个基点至0.4%。
这是自2013年11月以来,欧洲央行再度降息,并将“利率走廊”全线下调。不仅如此,德拉吉还宣布了4000亿欧元的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的刺激方案。德拉吉表示,如果出现通货紧缩,实行量化宽松仍是欧洲央行的一个政策选项。
笔者认为,德拉吉采取强刺激政策,其渴望欧元区经济复苏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仅靠强刺激政策解决不了欧元区经济复苏缓慢的难题。
近期的经济数据都体现出欧元区经济复苏乏力的现实。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5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终值年率增长0.5%,CPI月率下降0.1%。欧元区通胀率继续处在1%下方的“危险区”,并远低于欧洲央行(ECB)2%的通胀目标。问题是,迄今为止的复苏乏力却是处在欧洲央行连续几年的宽松政策刺激之下,着实令人不可思议。
实际上,制约欧元区经济复苏的真正原因是深层的经济结构问题。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洲多国政府陷入了进退两难境地,同时还面临着低增长与高赤字高负债的双重困扰。相关国家政府在解决上述两方面问题时,总会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困境。也就是采取紧缩措施往往导致经济状况的恶化,如果采取经济刺激措施,政府财政又会不堪重负。
欧债危机以来,在欧元区国家中诸多结构臃肿而效率低下的大型国有企业严重影响了其经济活力,同时,政府在投资领域的错误决策又使经济状况雪上加霜。基于上述状况,欧元区经济几乎陷于零增长,无论施加多么强力的刺激措施,也难以使经济重获增长。更糟糕的是,欧元区国家政府根本无法正确地找出经济停滞的真正原因,他们对经济状况给出的解释仅仅是:由于经济领域活力不足,所以需要为经济提供更多的刺激。从来就没有人意识到,政府活动支出在总体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高达50%,才是问题的关键。
鉴于国有经济部门的低效率,欧洲国家的私营经济部门不得不在承担着高额税负的同时,扛起整个经济领域的复苏重任。而在私营领域税负如此沉重的同时,各国政府首先想到的居然是如何保全国有经济部门的利益,并尽可能地让私营经济部门为其买单,在此种状况下,复苏自然也就变得比较艰难。
不久前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3年,得益于整体经济形势有所好转,欧盟成员国政府财政赤字已得到改善,但是政府债务依然处于较为危险水平。另外,2013年的赤字水平下降表明,欧元区政府财政紧缩政策取得成效,但长期的债务积聚以及由此带来的利息负担,使得欧元区国家缓解主权债务危机的努力受到掣肘。这也进一步说明,尽管多方面迹象显示欧元区经济开始复苏,但由于深层的经济结构问题没有解决,这就注定了欧元区的经济复苏是缓慢的,而不是突进的。为此,国际评级机构惠誉日前也指出,鉴于欧元区经济疲软的中期增长前景,欧元区的通货紧缩风险如今已越来越明显,但目前欧洲央行能提供的应对举措十分有限。
看来,下一步,欧元区国家还需着力加快进行经济结构改革。一是减轻经济主体债务负担。IMF的研究表明,当欧元区国家的政府、企业和家庭债务率都很高时,经济增长所受负面影响最大。去杠杆化必然对国内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造成影响,而外部需求很难有大的改观,因此高债务加上结构性问题,导致欧元区国家增长乏力。财政整顿加上企业、家庭不得不去杠杆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增长。增长乏力、存在通缩压力,债务压力愈加沉重,经济可能陷入恶性循环。所以,欧元区各国必须设法减轻经济主体的债务负担,让各经济主体能够重新“轻装上阵”,发展经济。
二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尽管有关国家在近两年里已采取不少改革措施,但劳动力市场改革、养老金改革、产品市场改革等远未到位,影响相对价格调整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即使一些国家出口扩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赖国际市场好转。那么,通过改革,能让这些国家的资源向贸易部门合理转移,出口部门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对外失衡状况得以改善并具有可持续性。
当然,结构性改革的拓展和深入也将触及更多现有利益。特别在当前,金融市场压力缓解、经济略微好转,也可能减弱有关国家改革的动力。不过,国际实践表明,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结构改革是“伤筋动骨”的,也是最痛苦的。但是,要想让未来欧元区的经济复苏来得更扎实,即便最痛苦,也要咬牙挺过去。一旦挺过去,欧元区经济复苏的步伐就会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