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周一公布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纪要,相比于一季度,有”两句话“的区别格外引人注意,暗藏玄机。分析人士对这两句话的深意进行解读,认为未来央行有望采取包括定向降准、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强化定向宽松。
此前华尔街见闻网站曾介绍过央行二季度与一季度会议纪要的变化,主要有三处新描述:
经济金融结构开始出现积极变化(国内经济金融形势)
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未来走向)
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分化(国外经济金融形势)
此前华尔街见闻介绍了目前“定向版”的总量货币政策正在取得效果,而从这些变化中,是否可以看出未来央行货币政策的走向呢?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央行有望采取包括定向降准、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强化定向宽松。而5月份央行口径新增外汇占款环比骤降99%至3.61亿元人民币,也为货币政策的灵活运用腾出了更多主动操作的空间。
针对上述三处变化中的前两项,一财网文章给出了如下分析:
”经济金融结构开始出现积极变化“
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首席分析师李志强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积极变化”之一是PMI指数出现持续回升。他认为这反映出新订单增加明显,尤其出口订单需求出现了明显改善。“这的确反映经济出现阶段性好转。相对来说,经济的变化还是比较明确的。”
最近信贷增长加快,表外影子银行风险下降,监管趋严,降低风险的效果逐渐体现出来。另外,人民币双向波动预期加强,外部资本流入放慢。
随着需求的增加,未来两三个月逐渐会影响投资和经济生产,三季度经济数据会有起色,但幅度不会太快。
民生银行发展规划部高级专家温彬也对《第一财经日报》称:
去年我国第三产业对GDP贡献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这是我国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另外,上半年我国在基础设施、民生工程方面也有重要改善,包括高铁、棚户区改造等,都可以反映出经济结构的改善。
加强监管使得表外业务重新回到银行体系,这种调整结构有利于防范影子银行风险,防止银行同业快速扩张。同时,直接融资也在健康发展。央行货币政策变得更有针对性,更加支持“三农”、小微等薄弱环节,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
”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此前,两次定向降准、再贷款等操作都体现了灵活运用多种工具。接下来,央行还将采取哪些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向《第一财经日报》分析表示:
未来定向降准政策作用范围有可能进一步增大,再贴现或再贷款的政策也将有可能继续实施。
应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根据资金供求进行调整。长期来看,甚至包括基准利率也可能调整,但要把握灵活性。“从目前经济形势来讲,基准利率应该往下调整。”
温彬表示:
今年货币政策主要亮点是定向降准和存款准备金率计算口径调整,有针对性降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政策。在保持短期货币市场稳定性方面,可以根据市场流动性的宽松或者紧张程度,进行正逆回购、SLO、SLF等操作,保持流动性总体稳定。
而李志强则称:
所有的政策最终还是控制货币总量,从期限结构、信用结构等方面着手,起到改善和调整的作用。“不管什么工具最终还是要落脚到这些方面。现在央行的工具还很难达到这样的目的。”
另外,针对5月外汇占款骤降,温彬分析称,外汇占款数据变化跟热钱有关系,热钱流入后只能被迫对冲,货币政策就比较被动。“如果热钱冲击不大,在汇率相对均衡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就能更多根据我国宏观经济情况采取灵活的政策。”
温彬认为,外汇占款如果未来出现个别月份负增长,下一阶段需要全面降准来应对。在他看来,降息可能性比较小,因为降息有可能会强化人民币贬值预期,而贬值会加速资产重新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