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PP范围不断扩大、呈现兵临城下之势之际,一个水平高且全面的自贸协定的实施为中国在碎片化的贸易格局中又增加了筹码。作为我国与全球经济前20强国家达成的第一个双边自贸协定,中瑞自贸协定的实施,为目前还在谈判中的中欧、中日韩等自贸协定谈判奠定了基础。但面对美国企图“主导亚洲”、“重塑贸易规则”,中国在全球自贸区和贸易新秩序的“话语权”博弈中在做怎样的布局?
撬动中欧:中瑞协定提供高水平范本
商务部部长助理王受文近日表示,中瑞自贸协定是我国与欧洲大陆国家和全球经济前20强国家达成的第一个双边自贸协定。2013年,中瑞双边贸易额为595亿美元,中国和冰岛的双边货物贸易额仅为4.1亿美元,跟中德之间每年上万亿的贸易额有较大差距,但正因如此,双方合作潜力更大,自贸协定的达成,将进一步深化双方经贸合作。瑞方将对中方99.7%的出口在协定生效之日起立即实施零关税,中方将对瑞方84.2%的出口最终实施零关税。如果加上部分降税的产品,瑞士参与降税的产品比例是99.99%,中方是96.5%。
除了传统自贸协定减免关税的内容,在中国对外商签的自贸协定中,中瑞自贸协定首次明确规定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权利和义务。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冰岛自由贸易协定》也在7月1日正式生效,此后冰岛对我国所有工业品和水产品实施零关税,涉及我国对冰岛出口金额的99.8%;承诺对鹿肉、鸽肉等10个农产品实施税率为65%的关税封顶,这是我国在自贸协定中首次实现要求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关税进行封顶。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中国和瑞士、中国和冰岛双边贸易的互补性非常强,所以能够率先实现突破。
突围TPP:全球贸易格局碎片化
“国际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多哈回合谈判遇阻;另一方面,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为代表的多边或双边贸易协定兴起,全球贸易格局呈现高度碎片化特征。”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表示。
据了解,以美国为主导的TPP谈判目前已有12国参加,成员国目前占了全球40%的GDP、50%的世界贸易、30%的全球海外直接投资。而随着日本、韩国相继加入TPP谈判,与越南、新加坡、新西兰、马来西亚等TPP成员国一道,已经对中国形成了包围之势。从目前的谈判进程来看,各国在农业、知识产权和国有企业条款方面仍存在较大分歧,但美国和日本等TPP成员国都曾表示,TPP有望在今年完成谈判。7月1日美日双方代表刚刚结束了为期两天的TPP事务层面协商,今日起还将在加拿大召开TPP全体成员国谈判代表会。
“若美国主导的TPP和TTIP均能实现,世界上2/3的GDP将被纳入其中,这显然就是国际贸易新格局下一场新规则的制定,如果中国完全被排除在外,将会被逐渐边缘化,我们会变得非常被动。”白明表示。
布局新棋盘:推进双边、区域自贸谈判
面对美国企图“主导亚洲”、“重塑贸易规则”的野心,中国也从最初的“防守”逐步开始主动布局。在业内专家看来,我国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积极参与高标准自贸区建设,加快“一路一带”和中印孟缅经济走廊建设、推动亚太自贸区建设提上日程等行动,都是在为未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和加强对外开放布局。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经签署的12个自贸协定,分别是我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和瑞士的自贸协定,此外,还有包括中日韩自贸区和《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在内的6个自贸协定正在谈判。“在自贸协定谈判上,我们采取的是以双边推动多边,以区域推动全球的思路,因为双边的自贸谈判压力小,难度轻,最容易实现突破。”刘元春表示。
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亚太经合组织(APEC)将从今年起为推进亚太自贸区采取切实行动。虽然官方一再强调亚太自贸区不针对任何自贸协定,但在白明看来,推动亚太自贸区建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缓TPP可能给中国带来的冲击和更多地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