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周二举办“2014年世界和中国经济论坛--复苏与增长”。与会人士大多认同美国以及欧洲经济已经进入复苏周期。而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国际货币组织驻华首席代表认为,因为诸多短期措施造成的微刺激信号影响,推测中国今年的GDP增长率为7.5%。
IMF驻华首席代表AlfredSchipke建议,中国应默许短期内较低的增长率,创造一个可持续的,环保的中期增长率,因此导致的溢出效应短期内也许有害,但长期来看对中国及世界经济有利。他建议2015年,中国目标范围的GDP增长率最高为7%。
原上海市副市长、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延照在大会上表示,目前大部分数据显示,全球经济整体已处于复苏的轨道上,但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复苏进程仍不平衡。
胡延照指出,世界经济的复苏还比较脆弱,有不确定性,是否能持续增长,需要进一步观察;关于中国的增长速度还是有比较多的争论。中国国内的数据显示,中国二季度经济发展状况比一季度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下行压力。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在论坛上明确提出了“大拐点”的说法,他认为虽然美国一季度GDP大幅下修,终值环比下降2.9%,远低于预期,但主要是由于极端严寒天气和医保统计变动的干扰,因此,不改变持续复苏格局。另外,欧债危机的警报也已经解除。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卓越发展研究院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明棋认为,欧债危机催生的欧洲财政契约虽然尚没有形成欧盟层面上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但是欧盟成员国的财政开支和财政赤字在欧盟层面得到控制,欧洲一体化进程并未逆转。不过,欧洲经济竞争力的修复,在欧元汇率坚挺的基础上,需要的时间比美国要长得多。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策略师、董事总经理黄海洲指出,新兴市场国家所面临最艰巨的挑战是去杠杆化、去全球化和再管制。新兴市场国家需要加快和深化改革,使目前较弱的增长势头可以得到复苏和改善。他认为,新兴市场国家正在进入一场改革竞赛,中国改革开放驱动的长期潜在产出,直至2020年都将处于下降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