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周三公布数据显示,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852亿元,为2009年12月以来新低;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大幅收缩至2,731亿元,为2008年10月以来的新低。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3,145亿元,远低于此前路透7,275亿元的调查中值;当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 同比增长13.5%,低于路透调查中值14.4%。
~~~~~~~~~~~~~~~~~~~~~~~~~~~~~~~~~~~~~~~~~~~~~~~~~~~~~~~~~~~~~~~~~~~~~~~~
主要数据: --中国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852亿元,路透调查中值为7,275亿元 --7月末M2同比增长13.5%,路透调查中值为14.4% --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4%,路透调查中值为14.0% 欲浏览7月数据详情,请点选 以下为市场人士的评论:
--中金债券研究团队
7月份贷款增量只有3,852亿,大幅低于市场预期。7月份信贷增长低于预期与4月份有所类似,即存款在季度末大幅冲高后,季度初大幅回落,贷存比仍对部分银行的信贷投放构成约束。另外,实体经济中融资需求尚未完全恢复也有影响。表现为7月份信贷中,票据增量的占比仍偏高。
从分项数据来看,居民中长期贷款仍相对平稳,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量较此前几个月继续小幅回落,但居民短期贷款和企业短期贷款增量都相对较弱,企业短期贷款甚至出现负增长,票据增长1,726亿,处于较高水平。从短期贷款压缩,中长期贷款仍算稳定来看,融资需求并未大幅萎缩,存款减少导致贷款额度受限的冲击可能更大一些。
存款季节性回落,加上社融增长减少,推动M2超预期下降。不过尽管存款会因为季节性大幅回落,但M2增长不能仅靠存款来进行判断,还需要考虑同业存款。从实际结果来看,M2在7月份的增量为-1.5万亿,低于此前预期。7月份社融的萎缩导致派生新增存款减少是主因,财政存款的超预期上升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银行表内存款。7月份贸易顺差大幅回升,且PMI数据反弹推动海外资金流入中国,人民币汇率走强,外汇占款可能有阶段性恢复,但不能抵消前两者带来的冲击。
7月份货币信贷数据严重低于预期,但并不意味经济将重新陷入萎缩。本轮经济反弹更为以来外需、财政支出和部分第三产业的推动,货币流通速度的提升对经济的贡献大于货币增长带来的贡献,因此7月份社融和M2增长低于预期并不会马上拖累经济重新陷入收缩。但对于政府而言,后期仍需要多管齐下才刺激社融的回升,包括补充银行资本金、放松贷存比约束、适度容忍银行不良资产的上升来推动广义流动性的回升,才能有助于稳定和推动经济反弹。近期个贷发放速度有所提高,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较快,预计8月份信贷和社融会有较明显回升。
短期内,在货币信贷数据低于预期的情况下,市场对于央行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预期会升温。债券目前来看风险依然不大,但如果下午公布的经济数据不太差,货币政策也未必急于加大放松力度,我们仍维持此前预期,8月份收益率可能因为资金相对宽松,利率债净增量不大而有小幅回落,但后期而言,供需关系、中期通胀风险仍会对市场有一定压制。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 姜超、顾潇啸
货币融资跳水,降息或已不远:7月新增融资总量2,731亿,同减5,460亿,主要是贷款同比少增3,145亿,委托信托贷款,未贴现票据亦大幅萎缩。
7月新增贷款仅3,852亿,其中企业短贷票据同比少增1,876亿,中长贷同比少增349亿,居民贷款亦大幅回落;7月M2增速大幅降至13.5%,或因存款明显回落制约银行信贷投放,同期人民币存款减少1.98万亿元。
此外融资需求低迷,贷款大幅下降,叠加近期通胀低位,货币宽松料将延续,或有降息可能。
--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 任泽平、薛鹤翔
6月信贷大幅放量、M2跳升可以预见是本轮短暂信贷宽松的顶部财政货币政策7-8月选择观望。重申此轮经济回升是政策刺激下的反弹,而不是市场主导下的复苏。
传统周期性行业回调已经开始,维持对这些行业8月下旬现回原形的判断。
宽松政策回落意味着刺激政策不会持续,而财税、国企等改革政策将不断提速,政策对新兴产业也将越来越友好。M2超标状态下,宽信贷的数量型宽松空间已遭压缩,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仍在于价格,我们预计8月下旬是非对称降息的时间窗口。
--南京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主管 黄艳红
新增信贷和社会融资均有点超出预期,贷款同比少增很多,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都是在萎缩,说明整个实体经济从各个角度融资需求都不行,分项都是回落的。
好像六月末新增贷款就是以短期为主,7月呈萎缩态势,M2又有所回落,市场会有一定的预期,央行是不是会再出更大范围的定向政策,以进一步推低融资成本,对债市是短期利好,而央行此前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了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的问题,感觉央行担忧比较多,所以应该还是先用定向为主的政策,看经济真正情况,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才会全面宽松。
--国海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员 黄诗城
金融数据远低于预期,表内表外融资均现萎缩,虽可能存在短期波动因素,但一定程度仍反映出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并不充足;短期经济虽有环比改善迹象,但若融资增速转向回落仍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未来货币政策仍需维持偏松基调,并可能继续采取定向调控措施。而对于债市,数据有一定利好。接下来仍需关注下午的7月经济数据。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
7月社会融资规模中信托贷款,未贴现票据的大幅萎缩,应该跟今年的同业监管和银行的同业业务调整有关,这部分融资受到监管影响而减少。
同时表内贷款和存款也出现了大幅下降,存款的减少和贷款的减少至派生能力下降有关,但贷款的需求下降,目前不应理解为实体需求的断崖式萎缩,因为从CPI等数据来看,需求没有大问题,更大可能是供给方面的原因,如银行的资本金约束,限制了其放贷能力,当前应该加快银行优先股等融资渠道。
因为实体经济需求没有大问题,目前来看降息的概率仍然不大。
--澳新银行中国经济师 周浩
票据融资减少很多,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也是减少和少增,说明房地产的压力仍不小,以前从来没有出现新增贷款比社会融资高的情况,去杠杆的力度超出预期。
最起码要稳定市场的信心吧,不能排除进一步放松的可能性,整体货币政策宽松也是要维持的,避免这个数据让市场过度的恐慌。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 刘东亮
7月份信贷和社融数据完全出乎市场预料,市场一片惊呆,其中新增信贷创下2009年11月以来的最差,社融创下2008年10月以来的最差,对此我们的看法是:
在6、7月份连续推出调整存贷比、定向降准、PSL等有利于信贷增长的背景下,在地方政府陆续加码稳增长的环境下,本应保持较快增长的信贷社融,却出现大幅回落,虽有半年末后回落的合理性,但如此巨大的降幅无法完全用季节性规律进行解释,至少一定程度上表明前期定向刺激的手段效果不明显,持续时间短,并未发挥预期作用。
在经济刚刚企稳的情况下,融资大幅回落,将使经济下行压力以更快的速度显现出来,之前我们预期这一时间点是四季度,现在看很可能会提前。
从总量的角度看,信贷资源是充足的,国有大行和获得降准的股份行,并不存在贷存比天花板,因此继续全面降准以扩张总量的机率不大,未来央行可能有两个选择,一是降息以降低企业资金成本,最快8月份就有可能出现,二是通过窗口指导要求银行加大信贷投放。
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票据全面下滑,表明表外回表的趋势未能持续,对同业、非标过于严厉的政策或许将出现一定程度的松动。
企业资金链紧张,信用风险频频暴露,可能降低了近期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主动收缩了对企业的融资,这反而加剧了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压力,并进而造成恶性循环,需要更有力的措施进行破解。
唯一正面的消息是,居民户中长期贷款没有出现急剧跌落,只是温和减少,表明房地产销售形势没有预期的那么差。
--联讯证券宏观及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 杨为敩
本次的金融数据和市场预期的差距,来自基本面的转向,经济回升带来的预期变化。经济回升带来利率回升的预期增强,引起资金结构发生调整,更多资金去向同业而背离较为刚性的存款。由于存款大幅下降,新增贷款受到影响。
这种存款和非存款比例的调整影响了贷款总量,但这种影响应该是短期的。
--华融证券研究院副总经理 马兹晖
前两个月新增信贷和社融应该是央行给国开行额度才冲上去的,银行实际上是在收缩,经济前景不妙,没有内生动力。等待更多宏观数据出炉以做进一步研判。
维持下半年货币政策较上半年略紧的判断,要知道央行还是很担心通胀的。
--国开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 杜征征
新增贷款实在是大幅低于预期,我们觉得可能和两方面有关:一个是不排除政府要求二季度投资加速,所以一些贷款投放安排也相应的提前了;另外一点就是,可能和7月份存款流失过多有关。从目前看,我们认为还很难判断实体经济已经回冷了,判断经济的情况需结合未来2-3个月数据来判断。
对于下一步的货币政策预期,从二季度来看其实政策放松的力度已经很大了,即使是定向降准使用频率也不宜过于频繁,所以我们觉得起码三季度是政策的观察期,斟酌下一步的经济情况等再说。
--兴业证券 固定收益分析师 唐跃
信贷低于预期,供需层面的因素都有。5、6月份信贷大幅扩张之后,监管层宽信用的意愿可能有下降,7月份的额度应该是下来了。从信贷结构来看,票据仍然很多,显示需求仍然较为疲软,采用票据填额度的现象仍然存在。而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与银行增加居民房贷投放力度有关。
从M2的数据来看,由于信贷的疲软、财政存款的大规模上缴等因素,增速也出现了显着的下降。社融的数据也比较差,除了信贷偏弱之外,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的下降非常明显,政策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仍然比较严格,非标萎缩是趋势性的问题。
总结而言,继过去两个月信贷大幅放量保增长之后,目前政策继续宽信用的意图显着下降,而且目前实体经济的投资性需求仍然偏弱,银行的风险偏好也偏低,主动供给信用的意愿并不强。结合近期监管层对债券融资、影子银行监管力度加大,同时改革措施加快推出等信号,对经济增长不必有太大的期待,信用风险的上升和释放值得关注。
--中银国际研究部宏观经济小组 叶丙南
数据上看都低于预期,6月份是超预期的,这两个月波动比较大。感觉一方面存款减少比较多,可能整个实体经济的需求下来了。其实从各家银行了解到的情况,针对房地产部门的贷款是有收缩的,像之前比较高的住户中长期贷款都下来了。一段时间以来实施的微刺激都是很小的点,比较零散,难以抵消房地产下行带来的影响,这在信贷结构等数据上也有所体现。另一方面,可能还是个别月份临时性的因素,下个月同比会恢复一些。
货币政策方面预计还是会保持平衡,决策层应该也比较了解情况,现在的经济除了周期性因素,主要还是结构性问题,货币政策这种总量调控无法解决。所以还是要保证货币政策和流动性的基本平稳,不发生大的系统性风险,再来推进体制和结构改革。
预计今年四季度降息的可能性偏大,未来一两个月之内可能性比较低。我们之前认为二、三季度一些经济指标会企稳,但四季度压力会大些。目前推行的结构性微调政策效果也有限,最终可能还是会迫使央行下调基准利率。降息可能性要大于降准,因为目前更大的问题还是要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而不是银行间流动性的问题,短端利率向中长端利率传导、再向实体经济传导不太顺畅,所以降准可能难以解决问题。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鄂永健
数据有点低,新增贷款可能跟我们想的差别稍微大一些。主要原因应该要和6月份结合来看,6月份是个半年的节点,银行有加大贷款投放的意愿,然后存款也冲的比较厉害,同时存款的约束也是比较少的。现在就是6月的一个反面了,因为存款下来的也是很厉害的,半年的约束也没有了,银行可能会缓一缓。
从结构来看,其他增长比较平稳,但企业短期贷款减少的比较多一些。有可能和票据有相反的替代作用,票据融资成本和银行间市场利率关系比较密切,货币市场比较宽松的情况下,票据融资的成本也是不高的,企业需求会比较多一些,所以短期贷款就比较少一些。
社会融资规模下来的也比较厉害,这里面除贷款之外的话,信托(贷款)也是比较正常的。主要是委托贷款和前几个月相比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差别,倒也算还可以,但同比也是少增了,可能和监管规范加强有一定的关系。
--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胡月晓
信贷和货币增长明显低于市场预期,虽然对回落市场已有预期,但回落幅度和速度还是超出市场预期。我们一直判断的"宽信贷-紧货币"组合格局在短暂偏离后又呈回归态势。我们坚持原先的判断——“紧数量、低利率”的政策趋势不变,债市牛市基础不变。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 闫敏
从数据层面看,M2和人民币贷款余额基本上和年初制定的目标是接近的,说明目前整个货币政策基本上是保持稳定的。第二点,从整个经济运行的态势来看,一季度经济有些低于预期,当时我们认为整个经济形势是处于一个平稳向下的区间,但是到二季度经济基本稳住了,原来一直呼吁货币政策适当的放松,在二季度以后的压力没有原来那么强烈。因此从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来看,可能是要低于预期。
第三点,从政策面来看,下半年整个货币政策调控的思路也是以定向调控为主,可能不会出台总量的全面的刺激大规模发行货币政策,主要还是体现在结构方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张永军
--银河证券固定收益部分析师 黄斌辉
这个数据和之前四大行的数据相吻合,而票据融资增加,应该是最后银行通过票据融资冲量,否则7月新增贷款的量可能更少。
从数据看,银行惜贷的情况是明确的,风险偏好下降,企业投资的意愿也不是很强。
--华宝信托宏观经济分析师 聂文
这个月新增信贷数据太低了,估计上月金融系统为争取定向降准而突击放贷,这个月一下子萎缩了。这么低的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不利于国内经济稳增长。为了拉动经济稳增长,至少需要5-6个月的信贷投放配合,而现在仅过两个月就缩掉了。
其实当前银行体系资金并不是很紧,从银行间市场的利率就能看出来,所以短期内还需要央行进行窗口指导。银行下半年对于防止贷款坏帐风险非常重视,因此在贷款方面较谨慎,若要增加信贷量,就需要政策或窗口指导来调控。
--东莞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 陈龙
这个数据远低于市场的一致预期,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央行前期加大了非公开的定向投放力度,使得市场难以得到有效的刺激信息,商业银行在整体无法获得明确的刺激信号之前,惜贷行为加剧,从而导致信贷投放不足;二是实体方面在迟迟等不到明确的刺激政策之后,对于后市悲观的情绪加重,借贷行为也收缩,特别是那些产能过剩、民企和边缘的行业。
同时,上半年由于微刺激导致带动的库存上升难以消化,良性复苏的动能缺乏,实体活动下降。另外,M2方面的大幅度下降,很大的原因在于金融活动的下降,当然一方面是信贷投放不足,另一方面则是表外金融活动的收缩。
后市来看,三季度的经济肯定好不了,这个除了7月金融数据的先导指标的预期引导之外,更多是没有新刺激政策出台使得前期的定向刺激政策边际效果下降,上半年的补库存带来的经济企稳复苏不可能持续。因此,央行的压力大增,不排除未来价格方面的刺激政策,除了PSL和再贴现具有的价格工能之外,降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特别是降低融资成本方面的作用。
**相关背景**
-- 中国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下一阶段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优化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落实好定向降准的相关措施,发挥好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和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
--中国央行周三表示,下半年宏观调控和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任务仍繁重,将在保持货币政策基本取向稳定的同时,贯彻好定向调控要求,精准发力;推动落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各项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央行下半年工作重点还包括,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利率调控框架及传导机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孙国峰在IMF此前召开的会议上指出,央行将继续采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把好流动性总闸门,控制好基础货币的“源头”,较好地影响和控制社会融资规模。需要指出的是,应该看重央行流动性管理的结果,而非动用何种工具。“需要指出的是,存款准备金只是流动性管理的工具之一,对此不应过分解读。”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二司司长李波在会议上指出,中央银行有必要实行多目标制,将金融稳定等目标纳入央行法定职责,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在稳定公众的中长期通胀预期的同时,使得货币政策能够在短期兼顾其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