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针织机生产商慈星股份通过“买方信贷”模式声名鹊起,销量连续两年翻番,市场占有率跃居全国前列。五年后,这种当时看似稳健的模式凸显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客户违约数额从2011年底的八千多万元攀升至如今的六亿多元。
“整体经营状况不乐观。”慈星股份毫不避讳地表示,下游客户经营困难将使公司其他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大幅上升,加之行业产能过剩,公司上半年预计亏损7000多万元。
公司证券部人士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说,为客户暂时代偿的金额将按照坏账计提原则进行计提。从2013年年报看,慈星股份对代偿纺织企业进行了16.5%至65.92%的坏账计提,理由是无力偿还公司委托贷款。
细心的投资者发现,这些代偿的客户中也有蹊跷之处。例如慈星股份在2012年报中表示,公司为东莞市和旺针织制衣有限公司(下称“和旺针织”)代偿的127.68万款项能收回,理由是冻结了该公司及公司法定代表人140万存款。但在2013半年报、2013年报中,公司又表示和旺针织无力偿还,对其中的60多万元进行了核销。
“当时可能是工作人员疏忽,描述不准确。”8月18日,慈星股份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说,上述“140万”是指公司以此额度向法院申请了财产保全,但实际上和旺针织已没有那么多资产,公司2013年报进行了相关更正。
代偿6.31亿
作为纺织行业的上游,慈星股份正面临下游低迷带来的负面影响。今年前七个月,营业务收入56646.94万元,同比下降 58.92%。
营业收入骤降的同时,慈星股份还面临“替他人还债”的巨额压力。截至7月31日,公司共为客户销售贷款提供9.22亿元担保;由于部分客户违约,公司暂时为客户代偿6.31亿元。
这一代偿数额是公司2012年与2013年净利润总额的95.90%。与公司采取这种模式之初相比,该代偿数额也翻了好几番。
在2011年底,慈星股份客户违约的数额仅为8309.63万元。但2012年3月上市后,公司下游行业低迷,违约数额大幅攀升。截至2012年10月,公司暂时为客户代偿金额达3.31亿元。从今年起,该数额稳定在5亿元以上。
2012年年报显示,公司由于计提代偿款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加464.45%;据2013年年报披露,该数额同比增加196.45%。
多重因素作用下,慈星股份的利润江河日下。2011年,慈星股份净利润高达9.18亿元。2012半年报显示,当期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37.46%。2012、2013年,慈星股份净利润逐年下跌至3.79亿元、2.79亿元。2014年7月14日,公司发布2014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告,预计上半年亏损7000万-7500万元。
“买方信贷”模式争议
对纺织企业来说,针织机能够提高效率,但一次性支付设备款存在短期资金压力。而慈星股份推出的“买方信贷”模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类似于“分期付款”的模式既保证了慈星股份的销量,又使其拥有很高的毛利率,但是存在着下游客户不还钱的风险。
于是慈星股份在针织机上配备了“电脑密码锁定装置”,使客户必须按时付款,才能正常使用设备。2011年,慈星股份又成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公司销售的担保业务,以隔离风险。
但从目前看,这些保险措施还是未能挡住下游低迷的冲击。公司为了追回款项,还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例如慈星股份子公司慈星担保为和旺纺织代偿本息127.68万元,慈星担保公司2012年向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其归还所欠的代偿款。
据2012年报,慈溪担保当时依法向法院申请冻结了和旺针织及其担保人邵远彬的银行存款140万元。
“冻结了140万财产,其实是指140万的财产保全申请。”证券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说,去做保全的时候,和旺已没有那么多资产。因为和旺针织无力偿还公司代其支付的银行贷款本息,慈星股份将代偿款账面余额高于可收回金额差额核销坏账准备。
“符合核销条件的就先核销掉。”上述证券部人士说,这120多万预计难以收回,最终的核销金额会是127.68万。“多次沟通,(和旺)确实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抵债了。”该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