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PI涨幅重返"1时代",创逾四年半低点,PPI涨幅连降31个月创历史记录,凸显实体经济层面需求不足和增长的疲弱,政策进一步放松的可能性有所加大。
实际上,中国宽松政策也持续在加码。为引导资金利率预期下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央行昨日引导14天正回购利率下行至3.4%,刷新三年半新低,为继7月14日和9月18日之后年内的第三次下调。
国家统计局周三公布,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6%,时隔四个月后再度跌落2%,创出2010年1月以来的56个月低点。当月PPI同比下降1.8%,为连续31个月下降。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通胀仍将低位运行,为政策面持续宽松以稳增长提供空间,乃至支撑起市场关于全面降准降息的预期。
这种预期并非空穴来风,华尔街见闻网站介绍过,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周一曾阐述全面降息需要满足的三大条件:
今年PPI下降的幅度加大,CPI涨幅比去年缩小,房价也开始掉头向下了,我们降息的条件在逐步成熟,或可选择定向降息,将来如果房价、CPI、PPI都下降就存在全面降息的条件。
房地产市场自今年一季度以来就进入调整,如今9月CPI和PPI双双不及预期并创下数十个月新低,是否意味着中国全面降息的条件已经成熟?
从分项上看,9月CPI中的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3%,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3%。从环比来看,9月CPI上涨0.5%,PPI下降0.4%。
“最能反映经济景气度的非食品价格涨幅出现回落,PPI回落幅度亦超出预期,这说明当前经济景气可能比预期的要差,产能过剩的矛盾和需求不足的程度都比预期的要严重,”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评价称,“这进一步确认了当前应以稳增长的主要政策基调。”
他重申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三箭齐发”的观点,认为首先还是需要降低融资成本,激发民间经济活力,尤其在三次下调正回购利率之后,降息的概率进一步提升,可能下调25个基点。
券商论剑
未来通胀仍将低位运行。国泰君安宏观团队指出,高频数据显示本轮“小猪周期”自8月底以来已见顶回落。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考虑到猪肉价格年内难有趋势性上升,四季度翘尾因素处于低位,在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的背景下,四季度CPI同比的新涨价因素不会出现明显上升。因此,预计下半年CPI同比涨幅将回调至2.1%左右,全年CPI涨幅约为2.2%。银行证券也预计下半年物价低于上半年,明年二季度物价水平才可能回升。
PPI显示本月工业产出增速难有大幅反弹。华泰证券宏观团队指出,PPI跌幅进一步扩大,同比下跌1.8%,生产资料价格下跌显著,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落,其中本月汽柴油价格再次下调,钢材、煤炭等价格也显示跌幅有所加快,暗示上游原材料需求依然疲软,预计工业增速本月不会出现大幅度反弹,但从钢材出口大增来看价格下跌可能伴随去库存过程在加速。
高盛高华证券认为,如果名义利率未见走低,那么CPI和PPI通胀率的下行将推动实际利率上升。这可能是近几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银行间利率持续走低的一个重要原因。高盛高华预计在年底前政策利率将保持于低位。下调利率和法定准备金率等其它放松措施的推出可能性也有所加大。不过,如果政府确实推行降息降准措施,更可能以定向而非全面放松的形式进行。
国泰君安认为,9月数据表明,通缩预期增强,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宽松,预计4季度有1次降息操作,未来2个季度内可能降准。降息主要是落实国务院三令五申降低融资成本,为930地产新政配套。同时央行将继续在公开市场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降。降准主要是为未来新一轮基建稳增长政策和地方债实施配套。
与此同时,该券商指出,930地产新政有望在缓解短期经济失速风险,改革才是治本良药。近期看房量和成交量明显回升,改善型需求得到释放。居民购房时有望拿到3折首付和 8.5-9折利率。通过放大居民杠杆,短期有利于释放刚需和改善型需求,但也可能会透支未来的需求。毫无疑问,这是短期的春药,长期的毒药,希望这是为改革手术赢得时间的麻药。
对于股市,国泰君安继续维持牛市看法:
继续牛市思维,分母驱动特征明显。四中全会前后改革提速预期增强,并与实质推动的相关改革措施相互应证,有利于提升风险偏好,DDM估值模型分母下降;除了三大资金黑洞无效融资需求收缩、增速换挡导致利率中枢下移等市场性力量的主逻辑外,近期地方债改革、货币政策部门有意引导利率下行、监管部门试图降低融资成本等政策变量,均有利于降低无风险利率下行,DDM估值模型分母下降;地产新政缓解了经济失速风险,DDM估值模型分子短期改善。
然而,华泰宏观团队并不认为中国临通缩威胁,而四季度的货币政策也将是稳中偏松结合财政政策的扩张。9月PPI的进一步下滑表明了经济生产领域的中期下行压力仍较为明显,但CPI的环比上涨和PPI中生活资料的环比及同比上涨显示了短期内消费并没有恶化。我们认为第四季度很可能随着在铁路基建方面的财政“微刺激”的加码,PPI的跌幅会有所收窄,CPI数据环比会进一步上升。
招商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谢亚轩进一步指出,中国整体的货币存量以及偏高的信贷率亦是约束货币政策的因素,这导致货币政策虽有一定的操作空间,但不会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