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金秋,正值棉花采摘高峰,跟往年相比,今年棉花行情出现“四不起”现象:投工多雇工难农民种不起,投入多效益低农民卖不起,国产棉价格高质量差企业用不起,收储棉占压资金大逆价抛销国家补不起。整个棉花行业从种植、收购、储备到加工,一条龙下来,可用一个字概括:“愁”。
农民种不起——
陈世平:科技示范户,30亩棉花投入成本3万多元,今年本钱挣不回
监利县大垸农场科技示范户陈世平今年种30亩棉花,他粗略算个账:
每亩成本:种子10元,机器播种20元,机器整田90元,治虫除草130元,农药化肥160元,租金300元,请人摘花315元,共计1015元。30亩棉花投入30750元。
每亩收入:按照20日当地收购价格,每斤籽棉2.9元,每亩产量350斤,收入1015元。30亩总收入30450元。
成本与收入相比,还亏300元,这还不算自己的人工。去年每斤籽棉4元1斤,刨去成本收入3万多元,相当于挣回工钱,今年工钱都挣不回。
陈世平说,种棉20年,今年最惨,“确实种不起”——投入多,从4月份播种到11月份采摘完毕,种棉周期8个月,耗时长、工序多,到10月份采摘高峰,请不到帮工。科技示范户亏本,其他农民亏得更多。
荆州市棉花协会统计计算,种棉成本每斤3.5元,收购价低于3.5元农民就亏本。大垸农场去年棉花面积12万亩,今年58000亩,减少50%以上。很多农民都改种黄豆、芝麻、玉米等。
农民卖不起——
晶发棉业:轧花厂还没走上正轨,又要面临破产
公安县埠河镇晶发棉业是省发改委定点布局的400型轧花厂,仓库占地40亩,厂内冷冷清清,过磅员工伏在电脑桌上睡觉,仓库门口的帮运工坐在板凳上聊天,轧花车间设备落满灰尘,还没试车。厂长何昌达介绍,“今年10月1日开秤,到20日收了不到70万斤花,去年1天就收70万斤,厂内车水马龙。”
临近傍晚,北闸村3个花贩子拖了一车棉花来卖。贩子陈金国说,这车花3000斤,收了7天才凑满。农民卖不起,不愿卖,都在等涨价。
16日,公安县棉花协会开会,9家400型轧花厂都没收到多少棉花,大家非常着急。荆州市棉花协会负责人轩慎启说,全市37家400型轧花厂,今年几乎都没开车轧花。
何昌达说,轧花厂收不到花就要关门。400型轧花厂是国家扶持企业,每建一个厂,国家补贴25万元,还没走上正轨,又要倒闭,这也算国家损失。
企业用不起——
众合纺织:去年价格高用不起,今年品质差不敢用
众和纺织公司是荆门最大纺织企业,一年用国产棉6000多吨,因原料成本高,企业效益不佳,基本处于保本经营状态。
公司副总经理吕宁介绍,往年国家对皮棉采取配额制,比例是4:1,即棉纺企业用4吨国产棉,才允许用1吨进口棉。今年国产棉价格17250元/吨,进口棉价格是14750元/吨,相差2500元。国内棉纺企业用高价国产棉,出口产品与印度、越南等纺织企业竞争处于劣势,导致很多企业亏损、倒闭。
洪湖市经信局负责人介绍,洪湖市6家棉纺企业今年全部关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产棉成本太高。
部分企业不得不转型。众和纺织往年就用纤维代替棉花纺纱。今年国家取消临时收储,对棉纺企业算是利好,可到市场自由购买棉花,不像往年必须统一向国家购买。但是,众合到市场购买棉花又不敢用——“三丝现象”严重,可纺性不高。究其原因,吕宁说,一是棉花种植环节一味追求产量而忽视好品种推广,二是棉花收购环节不分等级,好花坏花掺合到一起卖。
国家补贴不起——
银都棉业:今年不收1斤花国家也要补贴630万元
公安县银都棉业公司是国家定点收储企业,现库存6.3万吨皮棉,相当于公安县全县2年的产棉量。
记者在公司49号仓库看到,打包的棉花整整齐齐堆放到屋顶,每包棉花上都有条形码、公司名称、重量、年份等,有些花包上还标注着“2012年”日期。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国家取消收储政策,仓库没收一斤花。
荆储棉业也是国家定点收储仓库,负责人熊传枝介绍,1吨花1年保管费100元,目前全国库存1100万吨,国家1年拨付保管费13亿元。而且,国家过去3年为保护棉农利益而高价收储棉花,1吨皮棉2万元,比进口棉花高出6000多元。这些棉花多放一年,质量就差一个等级,国家损失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