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中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目前新疆棉花价格平均每吨比国际市场高2000元左右,比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分别高2400元左右。新疆棉花如何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11月23日在乌鲁木齐举行的新疆棉花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的焦点问题。
这次论坛由自治区科协主办,国家棉花工程技术中心、新疆农科院土肥所、新疆土壤与肥料学会承办,新疆棉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办。论坛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棉花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喻树迅等12名疆内外棉花产业科技工作者、企业家为新疆棉花生产的发展建言献策。
新疆棉花种植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演变过程,2013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6525万亩,总产631万吨,单产96公斤/亩,新疆棉花2577万亩,总产351万吨,单产136公斤。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0%,总产占56%,单产高于全国40公斤。目前,新疆植棉区域主要分布在南北疆60多个县(市)和110多个团场,南疆90%以上的县(市)种植棉花,全疆约有50%的农户(其中70%以上是少数民族)从事棉花生产。新疆原棉产值超过700亿元,占全区农业产值的5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左右来自植棉收入,主产区更占到50%-70%,棉花在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3年新疆棉花总产、单产、商品调拨量等已连续20年位居全国首位,初步形成了“世界棉花形势看中国、中国棉花市场看新疆”的格局。
但是,新疆棉花生产遭遇到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据自治区发改委调查,2013年,新疆棉花每亩生产成本达2115.25元,是2000年的3.6倍。其中人工成本1018.36元,每亩净利润为530.27元。棉花种植面积占用全疆灌溉面积的三分之一,占农业用水总量的24.8%—26.8%。新疆农科院经作所副所长、研究员李雪源说,就目前来说,新疆棉花生产实际上是靠资源、靠面积、靠高资源消耗低产出实现的。
更让新疆棉花生产雪上加霜的一个现实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棉花进口国,目前新疆棉花价格平均每吨比国际市场高2000元左右,比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分别高2400元左右。自治区科协副主席陶鹏说,新疆棉花拥有世界高产水平的先进生产技术,但生产成本较高,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不足。因此,提高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完善和延长加工、纺织、流通等产业链环节,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自治区农业厅种植业处处长李德明说,新疆棉花生产存在农业基础生产条件不强、良种繁育体系相对薄弱、地方棉花膜下滴灌等高产核心技术推广缓慢、棉花残膜污染严重影响棉花产业的持续发展、生产环节用工多,人工采摘费用大等诸多问题。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棉花在新疆种植业中的主导地位很难被替代,结合国家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新疆棉花种植结构将进一步向高产田集中,按照自治区棉花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和国家棉花安全战略考虑,今后将新疆棉花面积调减到每年2500万亩左右,总产350万吨以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喻树迅说,近看来,我国棉花生产总成本大幅上涨,其中,人工费用占到62.44%,物化成本占24.71%,两者高居不下,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的难度越来越大,给棉花可持续生产带来重大影响。预计到2015年,中国棉花生产第一大国的位置将让位给印度。在当前耕地资源稀缺,棉花成本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技术和服务成为棉花与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竞争的手段。轻简化栽培、机械化管理和组织化服务成为棉花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新疆棉花单产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6%,整体生产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棉花生产布局实现向生态布局转变,未来,新疆要保持棉花可持续生产,要注重棉花新品种选育,突破早熟、高产、优质、抗性等问题;要研发现代植棉技术,建立适合高产国情的新型机采棉技术体系;研发病虫害的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减少生物灾害损失;研发灾害预警技术,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积极探索建立现代植棉业所需的公益性、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植棉业的装备水平等。现在,在新疆农田,人工采摘籽棉的拾花费为每公斤2元,而现在籽棉花实际收购价格只有每公斤6元左右,即使按国家棉花目标价格(皮棉每吨19800元)折算成籽棉为每公斤8.5元—9元,拾花费占到棉花生产成本的20%—30%。因此,发展机械采棉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