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彭博发布中国计划加快推进7万亿元人民币(1.1万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报道,文章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称,中国国务院去年底已批准总投资额逾10万亿元人民币的七大类基础设施项目,其中今年投资超过7万亿元。
彭博经济学家欧乐鹰(Tom Orlik)随后撰文称,该报道发布后人们必然会将其与2008年出台的4万亿元刺激措施进行比较。事实上,今年的计划可能会温和得多。
原因有三:
首先,不清楚7万亿元中有多少是额外开支。2014年1-11月,中国在电力、运输和环保项目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9.8万亿元,同比增长20.3%。按照同样的轨迹计算,2015年的开支将为12.9万亿元,这也就是说,7万亿元并不一定意味着明显偏离当前的路线。
其次,上次刺激措施的遗留问题意味着,地方政府和银行无力支持再一次的大肆挥霍。地方政府面临土地收入下降的问题和更严格的借贷规定。银行已经陷于资产负债表过度扩张和不良贷款上升的困境。
最后,即便7万亿元全部都是额外开支(这种可能性很小),但中国现在的经济规模远远高于2008年时的水平,因此要想拨动转盘就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中国2015年的经济规模将达到70万亿元,比2009年高出一倍还多。这也就是说,新计划加起来还不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而2008年宣布的方案为GDP的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