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年GDP增长7.4%,创下1990年以来最低增速,在三期叠加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受访分析人士均指出,新常态下取得如此经济增速,表明我国经济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有所下降,当然宽松的政策预期仍将维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以下是受访分析人士的及时观点:
申万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2014经济完美收官,2015风险仍需提前应对
第一,全年GDP增长7.4%,完全符合我们年初预期。其中四季度环比1.5%,低于前值的1.9%;同比7.3%,持平前值;可以说,经济增长基本实现平稳着陆,中国经济的系统性风险将有所降低。我们可以看到在数据发布后,澳元已直线上升。
第二,12月工业数据同比增长7.9%,较前值有明显回升。同期发电量也实现了触底回升。8月起地产销售数据恢复之后,从需求终端向工业部门的传递经历一个季度左右,已带动经济初步企稳。11-12月货币环境的宽松亦对经济企稳形成助推。
第三,地产销售端继续处在改善趋势中,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降幅分别收窄0.6和1.5个百分点。但正如我们之前的逻辑,地产投资周期将滞后于销售周期继续下行。本月地产投资继续回落1.4个百分点至10.5%。
第四,消费小幅改善,符合预期,地产系和汽车系耐用消费品均有良好表现。
第五,2015年中国经济仍将面临地产调整的严峻考验,李克强总理最新发言也指出的,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面临的困难可能更多”,预期政策仍将全力对抗通缩。财政方面包括增支,减税,货币方面包括降准、降息。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央行全面宽松紧迫性下降,但政策进一步宽松仍有必要
1)4季度GDP7.3%,年度GDP7.4%,虽然比2013年的7.7%显著回落,但和预期相差不大,符合“新常态”的定调,也符合此前“7.5%左右”的提法,算是一个不悲不喜的表现,考虑到此前多项宏观数据的连续下滑,7.4%的增速实际上略偏正面;
2)包括工业增加值、发电量等多个工业指标均有改善,但尚不能据此认定经济已经见底;
3)消费部门的稳定器作用已经体现出来,尽管受到房地产转冷和反腐的冲击,但得益于强劲的就业需求,消费总体回落较为温和,对GDP的贡献率近年来首次超过50%,只要不爆发系统性危机,那么在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化的环境下,2015年就业市场仍有望保持稳定,消费对GDP仍将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不过过低的通胀可能是个问题,一般低通胀都会伴随失业率的上行压力;
4)投资增速下滑的势头仍在持续,这一压力仍将是今年的最大负面因素,虽然12月中央项目增速明显反弹,但地方增速仍在下滑,考虑到今年对地方债务融资的严格限制,过去那种中央带动地方的规律能否重现尚不得而知,依靠中央投资对冲地方投资下滑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房地产投资尚未企稳,销售端的回暖尚未传导至投资端,对家电等零售部门的带动也不明显,地产投资下滑的压力至少在上半年仍会持续;总体而言,投资下滑将进一步拉低上半年GDP增速;
5)结合此前12月金融数据的大幅反弹,央行短期全面宽松的紧迫性有所下降,而1月多个宏观数据处于真空期,市场与央行都缺乏决策依据,若等到1、2月数据公布后再做决定,时间点可能太过延后,经济下行压力可能释放,因此政策进一步宽松仍是非常有必要的;若短期政策持稳,可考虑加大PSL规模,或针对县域涉农金融机构降准等定向宽松手段;在数据真空期,信用风险上升的势头料继续,这将对市场带来扰动。
某商业银行特许金融分析师蔡浩: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趋缓已成事实,货币政策仍存变数
受益于年底稳增长政策发力的影响,在较为强劲的金融数据支撑下,四季度GDP最终录得7.3的增长,全年GDP增长达到7.4,在合理目标区间之内。12月工业增加值达到7.9,显著高于预期的7.4,为四季度最高,体现了年末稳增长的效用。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下滑,最终全年录得15.7的增速,较去年大幅降低3.9个百分点。纵观全年,投资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逐月下滑趋势,反应出在新常态下,受内需不振和外需不确定性的影响,投资增速也将由告诉降为中高速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12月录得11.9为下半年来次高,实际增速达到11.5,为全年最高。反映出在新常态下,零售消费正逐步趋于稳定,波动亦较投资为小,经济结构正在转变。
房地产的趋势下行态势基本已成为社会共识,这从1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逐月的阶梯型下滑就能看出,最终全年仅录得10.5%的增速,较上年下滑9.3个百分点。不过销售面积和销售额自10月一系列利好房地产市场的财政金融政策出台以来,降幅正逐月收减。反映出新常态下,房地产下行趋势不变,但将逐渐趋于稳定。
总体来看,14年全年的经济数据,表现出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趋缓已是不争的事实,而12月超预期回复的经济数据,反衬此前公布的金融数据,将降低货币政策短期内全面宽松(降准降息)的可能。当然12月超预期回复的经济数据,可能源于年底稳增长政策的发力,这种势头能否继续保持,也将成为央行货币政策的变数。
此外,社会高负债率和地方政府债务可能面临的缺口,将可能成为央行降准的另一个因素。
交行资管中心高级研究员陈鹄飞:融资从紧投资下探,借贷利率亟需下降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GDP同比增速小幅下行至7.4%,相比上年回落0.27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大幅下降至15.1%,同比下探4.1个百分点;居民实际消费增速小幅下行为10.9%,同比略降0.6个百分点;而外贸顺差则衰退性同比多增3824亿美元,创下历史记录。2014年固定投资增速持续大幅下探,成为拖累中国新常态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与融资资金来源增速的比较看,2005年至今中国主要发生了三次融资资金来源增速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情形:第一次是在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美国“次贷危机”前后,第二次是在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全球激辩中国经济“二次探底”期间,第三次是自2014年2月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融资约束”持续从紧将拖累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速趋势性下探,不利于整体经济的平稳运行。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实施定向调控、结构性调控”的精神,近期央行已综合启用的MLF续作、再贷款的定向放松政策,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放松融资条件限制。不过在当前银行贷款占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比例已下探至10%、而自筹资金占比进一步抬升至83%左右的形势下,为防止投资增速趋势性惯性下滑,适时下调借、贷基准利率以有效缓解微观主体的投融资约束,激发企业投资创新热情,无疑具有切实而重要的意义。当前形势下,借贷利率亟需下行。
目前受新常态经济渐进放缓、固定投资增速趋势性下探的影响,长端收益率已经开始明显走低。而受制于部门融资主体财务软约束、刚性兑付等结构性问题的制约,债市短期利率整体仍然偏高。如果政策不降低短期利率,收益曲线持续倒挂,全社会新增投资可能继续萎缩,经济通缩风险增大。从国债、国开债的期限利差倒挂、IRS人民币互换利率期限溢价趋势性走低来看,利率债可能仍是以交易价值为主。
兴业证券宏观团队:需求未起,生产先行
12月及2014年中国宏观数据快评:4季度GDP同比7.3%,12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略降至15.7%,工业增加值、零售销售同比分别升至7.9%、11.9%。2014年全年实现GDP同比7.4%,工业、零售同比分别为8.3%、12.0%。我们认为,数据指向:需求未起,生产先行。
• 需求疲弱,产销率恶化。12月季调后的产销率明显回落,同时1月最新PMI新订单分项也有所回落,均印证需求并未有所改善。
• 降息的信号意义,生产、地产提前启动。在需求疲弱背景下,生产加速,12月工业生产环比明显加速,或受到降息后预期改善的推动。同时,房地产销售额单月同比为2013年底首次转正,结合12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来看,降息对地产市场也有一定推动。
• 生产先行,带动去库存压力。被动补库存使得2014年库存压力已经上升,而从本月数据来看,生产加速、产销率回落,意味着这种去库存的压力进一步上升。另外,岁末年初以及信托到期压力将使得资金面也难以改善。
• 小提示:基数带来的新开工增速反弹。12月地产投资加速回落,单月投资甚至降至-1.9%,符合我们地产投资“回落至0”的判断。但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1季度新开工基数较低,因此短期或现新开工面积反弹。如果这种情况出现,我们提醒投资者不可过多解读。
统计局新闻稿指出,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下一阶段,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2014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3%,环比增长1.5%;全年同比增7.4%,增速为1990年以来最低,政府去年初设定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为7.5%左右。
统计局数据还显示,中国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7%,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