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可谓当前中国外贸的真实“气候”。8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2015年前两月,中国进出口总值3.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其中,出口增长15.3%,进口下降19.9%。
乍暖,表现为2月份出口已从1月的下降转为大幅增长。还寒,则体现在经季节调整剔除春节因素干扰后,前两月进出口仍同比下降7.2%。
去年未能实现增长目标,今年头两月又现负增长,中国外贸究竟怎么了?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全国人大一场记者会上给出了答案,原因主要在于进口商品价格去年以来大幅度下降,并持续至今。
尽管今年外贸增长目标已较去年下调1.5个百分点,但6%左右的增幅完成起来仍然不轻松。中国官方正更加积极地出手应对。
回顾2014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已四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仅去年12月,便有两次常务会议是关于促进外贸发展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
高虎城也指出,将通过继续落实好已出台的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加强对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企业的支持、不断发展鼓励新型出口营销模式、为中企创造更为有利的国际竞争环境等四方面工作,确保顺利完成今年目标。
从上述排序不难看出,虽然中国外贸尚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但稳增长已被提至更高的优先级。而出口作为经济“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之一,其景气程度无疑是中国外贸稳增长的“基本盘”。
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前部长李毅中分析,中国出口的绝大多数是工业产品,而制造业“说到底还是以质取胜”。
在他看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便是打造更优越的“质量、品种、品牌”。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中国境外消费已经超过1万亿人民币。这部分消费倘若改以进口至中国国内形式进行,将大大带动外贸发展。正因如此,高虎城在答问中提到的“引导国外采购回流”令一些委员眼前一亮。
“我们应该大胆地让那些国际品牌进入到中国市场。”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委员对这种做法表示赞赏,“不但让它们进来,还用调节税收的方式,让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得起。”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自贸试验区所引领的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则为中国外贸描绘了更大想象空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明确表示,中国要做“互利共赢发展理念的践行者、全球经济体系的建设者、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
一面促进产业品牌升级“练好内功”、引导境外消费回流,一面力推“一带一路”为中企“走出去”开疆拓土。内外发力之下,中国外贸正注入看得见的续航红利。
“现在国家一边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一边在搞自贸区的开放,全面开放的力度相当大,在这种情况下有理由对全年外贸增长做一个积极的预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前部长张小济委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