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纺织行业发展的新常态特征日益凸显。为了顺利适应新常态的客观要求,纺织企业更加关注品牌建设与产品创新,纺织装备也逐渐向智能化迈进。
关注品牌与产品创新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来,纺织行业出现了企业发展水平分化加剧的情况,一批中小微企业面临生存困境,但行业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相对平稳,这表明不少纺织企业已经开始接受和逐渐适应新常态的客观要求。
北京雪莲集团董事长孟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常态下纺织企业将更加关注品牌建设,并在战略层面聚焦品牌。“企业建立品牌竞争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调整品牌的焦点,包括产品线、客户群和渠道等,这样更有利于品牌进入消费者的心里。”孟泽表示,纺织企业还要更加关注产品创新。好的销售必须有好的产品,好的品牌更需要好的产品。新常态下,销售的本质并没有变化,那就是销售一定要满足客户需求,只有好的产品才能吸引客户,产生消费。
此外,在孟泽看来,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纺织企业还必须不断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以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中国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行业内每个环节的透明度都是空前的,纺织企业再按照原有方式进行横向产能扩张或者增设终端渠道取得比较优势已经越来越困难,更多的企业将转向绿色制造、柔性生产、快速反应和信息共享。”
纺织装备向智能化迈进
据了解,棉纺织行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需求拉动下,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国内环锭细纱的用工平均水平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300人/万锭减少到2000年的200人/万锭,目前已经接近70人/万锭,整个行业技术进步十分明显。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棉纺织自动化技术的不断突破,给行业带来了革命式的变革,清梳联、粗细络联、筒纱自动包装仓储系统、无梭织机、全流程信息化等技术大幅提高了纺纱的劳动生产率,减少了用工人数。其中,一批优秀企业在全流程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生产线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特别是在夜间无人值守方面成效显著,最先进的生产线万锭用工保持在15~25人,在用工成本上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显著优势。
与此同时,近期我国纺织装备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特征日益明显。据了解,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和山东康平纳集团、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将工艺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结合起来,通过染色工艺、装备、系统三大创新,建立起筒子纱数字化的染色生产线,最终建立起数字化染色车间,解决了从原纱到成品的数字化染色问题,企业染色一次合格率由80%提高到95%以上,色差等级也从4级提高到4.5级,在节水27%的同时,减少用工70%以上。
陕西华燕航空仪表有限公司研制的HYF369喷气涡流纺纱机,打破了国外公司对涡流纺技术的垄断,提高了国产化设备的竞争力。该纺织装备具备纱线品质监测、纱疵成因分析、在线波谱分析等功能,并且配有整机智能化控制系统,具有实时采集、统计分析、远程监控、质量在线监测等功能,可以在线控制纱线,自动接头,自动落纱,自动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