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微利生存
波动的汇率和反倾销是悬在外贸企业头上的两把刀,“稳外贸”政策成效也不明显
被誉为外贸风向标的广交会又开始了,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外贸企业汇聚广州,在各自摊位上各显神通,希望能吸引更多的境外采购商驻足,即便他们只是看看而已,极少当场下单。
今年初外贸的开局不太理想,中国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5.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这与今年初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增长6%目标相去甚远。其中,3月出口大幅下滑14.6%,下滑幅度近年少有。
数据如此,外贸企业们的实际感受如何?国家“稳外贸”政策是否落到实处?《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带着疑问走访多家广交会中的企业,发现悬在外贸企业头上的是波动的汇率和反倾销两把刀,政府的“稳外贸”政策企业却少有感受到。传统制造行业的外贸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甚至需要依靠出口退税存活,这些都迫使他们寻求改变。
“人民币太强了”
“外贸形势不好,都是因为人民币太强了。”上海亚明照明有限公司国际销售市场部销售总监许留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他口中的“人民币太强”指的是近年来人民币对除美元以外货币的快速升值。
高盛分析,自2014年年中以来,以贸易计价的人民币实际升值幅度高达13%。
许留建说,人民币升值导致所有的出口行业都不好做。“以前出口到欧洲,汇率是1:8、1:9,现在是1:6,相当于价格升了20%,势必影响当地对华的进口。”
山东一家外贸建材厂的经理也告诉本报,汇率一变动,客户买货成本增加,就有可能取消订单,之前付的10%定金也不要了,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也认为,人民币过强导致国内出口部门受内伤。前3个月,对欧盟、美国、东盟、日本出口同比为2.4%、11.2%、20.6%、-11.8%。2008年金融危机后走出衰退的经济体都进行了有效汇率贬值。
在广交会上,许留建接待的大部分采购商都是来询价的,因为“汇率一变动,价格就相应变动,很多客户就要重新比价”。
不只是本国的货币表现影响市场。总部位于东莞的宏发钢铁以东南亚、南非、南美为主要市场,该公司外贸经理徐道进告诉本报,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市场都非常差,很大原因是印尼和马来西亚的货币大幅度贬值,高达30%的货币贬值导致该国购买力下降,市场缩小了15%以上。徐道进认为,做外贸生意,两国汇率浮动在5%以内是可以接受的范围,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就会对生意往来造成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4月初人民币出现了小幅贬值。4月15日晚,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专访。在回答《金融时报》主编巴伯(LionelBarber)提出的中国政府是否会有意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应对出口面临的压力时,李克强表示:“我不希望看到人民币继续贬值,因为我们不能靠贬值来刺激出口。不注重扩大内需,否则中国的经济结构很难得到调整。”
5%毛利艰辛生存求变
传统的外贸企业日子确实不太好过。
山东一家外贸建材厂以欧美、中东、南美、东南亚等为主要市场,去年销量1000多万。今年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订单涨了10%左右,新增加的订单主要来自中东、东欧。
尽管订单增加,却也赚不到什么钱。建材厂经理对本报透露,他们的毛利润只有5%。出口一张1.2米×2.4米的板材,十年前能赚十几元,加上出口退税的7元,可以赚二十元,而现在由于全球经济形势不好,加上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价格越来越低。如今加上退税才赚个三四元,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出口退税,卖出一块板材还要亏钱。
中国制造正在经历一个艰难的转折期。前述经营钢结构产品的宏发钢铁对“世界工厂”的变化有最直接的感受。1993年成立的该公司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制造业腾飞的阶段,那个时代整个珠三角到处都在兴建厂房,宏发钢铁接单“接到手软”。而现在,他们只能把眼光投向东南亚、南非和南美。除了继续做工业厂房以外,他们也尝试在新加坡做一些高层建筑。
规模更大一些的公司由于有资金优势,转型起来更为从容。上海亚明照明有限公司与北京申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今年初与法国签下30亿欧元的法国照明节能改造协议,并将在法国投资1亿欧元建LED生产及研发中心。
许留建表示,该公司近年来加快国际步伐,除了在法国投资建厂以外,可能还将与美国企业达成合作。在法国建厂会不会成本太高?许留建表示,为当地政府解决就业可以享受一些税收补贴,并且能够规避反倾销风险,物流成本也能大幅降低,重点是能够以法国为据点覆盖整个欧洲市场。“以灯具行业为例,甚至有人算过一笔账,在法国建厂比在中国生产成本更低,因为能省下大笔物流费用。”
此前,该公司主要的外贸业务都是为欧美品牌代工,最近他们甚至签下了施瓦辛格做代言人,走自主品牌和国际化道路的决心可见一斑。
对政策“没什么感受”
去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旨在“稳外贸”的国十六条。这些政策包括充分利用现有专项资金政策,加大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逐步扩大服务进口;结合“营改增”改革范围的扩大,对服务出口实行零税率或免税,鼓励服务出口;加快推进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
这些扶持政策,企业是否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本报记者采访的外贸企业直言“没什么感受”。有几家外贸公司甚至表示,货物在海关查验时更麻烦了。前述山东某建材厂经理说,海关每天都会对货物进行抽查,货柜实际重量与企业填报重量允许有5%的偏差,但有时候由于天气原因,比如天气潮湿或干燥,板材重量偏差可能超出这一范围,就会面临一个货柜起码2000元的罚款。
湖南一奇辉工贸有限公司董事秦斌也对此有同感。他认为海关查柜越来越频繁,该公司每个月有十几二十个货柜出关,总会被抽中一两个货柜开柜检查。由此产生的装卸费、开箱费、封箱费都由企业承担,算下来也要差不多2000元。还有时间成本,查柜快则一两天,慢的话一个星期,如果错过了船期,要等下一班,还要重新报关。
上述企业反映的问题或许即将得到改善。《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此前获悉,得知3月数据不太乐观,包括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等外贸主管部门3月底4月初已经组织到多地外贸企业调研,并试图找到破解之策。目前来看,如何做到通关便利化,加强口岸工作,将成为下一个可能的突破口。
企业寄望政府能予以解决的事情还包括最令他们头疼的反倾销。秦斌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他们公司的玻璃纤维本来在美国卖得非常好,突然美国来个反倾销,市场一下子就没了。欧洲也有针对该产品的反倾销,反倾销税高达26%,出口到欧洲的量随之也小了很多。初步统计,因为欧美的反倾销,市场缩减了三四成。
本报记者走访的多家外贸企业,几乎每家都曾遭遇过反倾销事件。宏发钢铁出口至印尼的钢卷产品就曾遭遇20%的反倾销税。
从事外贸行业多年的秦斌认为,中国制造遭遇的反倾销越来越多。希望政府能够有一个有效的应对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