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8日公布数据,4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9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1.08万亿元,进出口、出口同比降幅分别比上月收窄了2.6个和8.4个百分点,环比则均小幅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4月份外贸微弱回暖,但回升力度有限,显示出当前外需环境仍相当严峻。总体来看,外贸尤其出口具备增长的基础条件,预计全年有望保持中低速增长。
受春节因素扰动,今年以来我国出口月度增速大幅波动,1月份同比微降3.2%,2月份大涨48.9%,3月份又下降14.6%。同期,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内生产配套进口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下,国内进口一直呈现“两位数”的同比跌幅。
“随着季节波动因素减弱,4月份数据较好地反映了当前外贸运行的真实态势。”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学智分析称,上月出口仍延续负增长,加上对美国、东盟等出口增速放缓,说明外需不确定性尚未逆转,二季度能否由负转正仍待观察。
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对美国、东盟出口保持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9.2%和13.1%,对欧盟与日本的出口则分别下降了0.7%和12%。
截至4月份,由海关总署编制的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已连续两个月下滑,4月份回落至35.9,表明今年二季度出口好转势头并不稳固。
事实上,近年来外部需求不足已成为描述中国外贸运行环境的一个关键词。2012年以来,全球贸易量增速连续3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而且下滑趋势仍在延续。世贸组织日前发布报告,再度下调今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至3.3%。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认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主要贸易伙伴的复苏不均衡,是制约我国外贸发展的又一关键因素。
作为中国的前两大贸易伙伴,欧盟、美国的最新经济数据令人喜忧参半:打了量化宽松“强心针”,欧洲经济的疲软状态有所改善,3月综合PMI达到54%的近11个月高点,但距需求反弹还言之尚早;美国复苏比较稳健,但制造业PMI等经济指标表现并不稳定,其货币政策调整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此外,刘学智认为,中国连续两年位居世界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制造”的国际市场份额已处较高水平,进一步提高份额难度增大。
尽管如此,他表示,国际市场总体回暖、外贸产业基础坚实、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外贸支持政策效应显现以及“一带一路”等战略下对外投资合作对贸易带动作用增强,都是促进我国外贸稳定发展的有利条件。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说,我国外贸传统竞争优势仍具生命力,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等竞争新优势正在加速形成,稳定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总体上是对路和有利的。“我们对全年出口稳定增长有信心,而进口方面,随着国内宏观经济平稳发展,相信也会有更好的表现。”
周密表示,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正处于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再平衡中。在这一过程里,贸易数据的波动可能也会成为一种常态。我们应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改善外贸环境、优化贸易结构上,为中长期外贸稳定增长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