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债市到贵金属市场,投资者和基金经理近期谈论的话题都难以避开流动性这个热点。银行在做市上的参与越来越少,央行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大。市场担忧,一旦出现危机,央行又将充当最后的救世者。
交易量萎缩 价格波动加剧
自2008危机开始以来,美国公司债市场的规模增加了近一倍,达到4.5万亿美元。但与危机前银行持有的3000亿美元债券相比,它们如今持有的债券规模仅为500亿美元。
即便是被视为最具“深度”的美国国债市场,在ICAP的BrokerTec交易平台上,过去一个月的交易量低于年均水平,华尔街最大的债券交易商的美国国债成交量也是6年来同期最差。企业债交易量4月份则同比下降了14%。德意志银行的研究显示,尽管自2005年以来市场规模增加了两倍,但成交量却减少了10%,此外,交易商持有的未偿债券的比例从危机前的15%大幅降至4%。
在欧洲债市,一名高级交易员向《华尔街日报》表示,一家欧洲大型银行自2010年以来已经将欧洲政府债的交易账册缩减了75%,目前每天仅提供900种企业债的报价,而危机前这一数字为5000。
这导致了所谓的“大单”交易就可能对价格造成巨大的影响。过去短短三周时间内,全球债市因此“失血”高达4564亿美元。小规模的交易量引发了市场的大波澜。
摩根大通认为,一年前,交易2.8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不会对市场造成影响;如今,该数字缩水至近8000万美元。而对于一些新兴市场债券,交易商报出的买卖价差是危机前水平的三到四倍。
除了债市,黄金市场也有类似的困扰。《金融时报》认为,由于大多数黄金电子交易及银行间交易活动有所减少,以及场外交易(OTC)的叫停,很多机构都缩减或退出大宗商品,这令金市更加狂热,并推高了对冲和大宗交易成本。这也间接导致了5月初黄金的一波强劲涨势。
谁造成了流动性危机?花旗:是央行
央行放水之后,市场流动性往往会更加紧张。花旗银行近日在一份研报中的抛出这样的观点。
花旗分析师Matt King在其名为“流动性悖论”(The Liquidity Paradox)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当几乎全部市场的投资者都向同一方向做交易,这种“羊群效应(herding effect)”将导致市场的趋势过于集中,单日波幅减小,但这也意味着市场出现“气囊(air pockets)”(注:气囊指市场有潜在逆转风险,非常脆弱。),并最终崩盘。
King指出这种单向交易的趋势是由央行加大流动性的预期引起的,而不是经济基本面真正得到改善。也就是流动性并未渗透到长期市场之中,更别说实体经济了。
花旗银行认为,2010年的债市闪崩和2013年美国QE退出就是典型的例子,美联储计划提供流动性之后,市场反而陷入混乱,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
“如果央行收手,而且他们肯定会收手,届时市场将无路可逃。” King最终的结论令人担忧。
流动性会是下一轮危机的引爆点?
对于流动性问题,华尔街大佬们已经提出了警告。
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监管机构应该“先发制人”解决债市流动性问题,尽全力保证金融机构的安全。
前Pimco CEO El-Erian则表示,市场低估了流动性不足可能带来的风险,在他看起来,流动性问题比希腊债务危机要更为严重。Erian 认为,流动性是目前最被低估的市场风险。
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更是警告称,原本应该是最稳定资产的美国国债大幅波动,“这种事通常每30亿年左右才会发生一次。”这可能是下一场危机的警示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