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中国棉花协会最新数据显示,30年来我国棉花总产、单产成倍增长,但棉花质量并没有同步提升。专家认为,高品质棉的需求缺口严重影响当前棉纺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棉质量需制定政策鼓励优质优价,推动订单农业契合企业需求。
说起棉花质量问题,河南濮阳新三强纺织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谷韶华很纠结,尽管公司所在地就是河南棉花主产区之一,但他们用的棉花却大多是新疆和外国的。
谷韶华:因为本地棉花里面三丝比较多,动物的毛发啊、还有头发啊,就是摘棉花的时候不注意,掉进去的,到厂里之后还要找一部分工人拣,成本就比较高。
香港百隆集团河北南宫分公司负责人关义军也有同感,他们的纱线九成出口,为保证质量,他们用的棉花一半来自巴西、澳大利亚等国,而且,国产棉价格并没有什么优势,如果没有进口配额制度,恐怕企业会更依赖进口棉。
关义军:同样的三级棉咱们这1万2,国外进口的就9千,国外的品质没问题啊,通过国家的检验。
棉花纤维长度和整齐度是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有统计显示,6年来全国棉花平均长度下降0.56毫米,新疆下降0.61毫米;平均长度整齐度全国下降0.08%,新疆下降0.18%。
河北邢台和平棉花合作社社长张和平觉得,国内棉花质量不佳是因为种植结构不合理。
张和平:老百姓大面积种植的都是普通棉花,种植棉花的技术、结构不协调,密度忒大,长的也不很好。
新疆农科院棉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新江说,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人工成本的攀升,当地大面积推广机械采棉,但机械化水平不够高,也不是所有品种都适合机械化。
王新江:机采棉以后,在去除含杂、清理的时候造成了我们棉花的纤维损伤,整个质量有些下降。
棉花质量不佳价格自然卖不上价,很多农民不愿种棉,今年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植棉意向减少四成多。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指出,提高棉花质量,重要的是调整政策,鼓励优质优价。
李国祥:2014年前的特殊收购政策,虽然也考虑到品质,但是差价不明显,农民生产数量越多、得到的实惠就越多,引导农民注重产量、不注重质量。
李国祥还建议推进订单农业,让企业有针对性地引导种植。
李国祥:如果我们在市场的价格引导下,辅以政策配套的激励措施,优质优价的更符合棉纺企业(需求)的生产应该是可以建立起来的。这时候就需要棉纺企业能让自己的需求在农民决定种植结构之前发布出去,农民才能生产出满足棉纺企业的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