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开宗明义,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明确了两化融合在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地位,也是我国制造业所要占据的一个制高点。
纺织行业两化融合起步早,应用面宽,有广泛基础,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局,对行业的长期平稳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内容包括产品设计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市场营销网络化等多个领域。
在“十二五”期间,纺织龙头企业开展基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信息系统集成建设,而中小纺织企业则更多地依托社会化服务平台。纺织、化纤和印染等前道生产企业重点推进生产过程的控制系统,并与企业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应用;服装、家纺等终端产品企业重点推进营销系统和电子商务,提升产品设计和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纺织装备企业则重点提升产品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
但是由于我国纺织业存在地域、行业、企业的差异性、发展不平衡性,从而决定了两化融合目标需求的多样性、推进步骤的渐进性和实施过程的艰巨性。
在两化深度融合的重点任务中,智能制造被定义为主攻方向,也是政府部门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抓手和突破口。工信部行动迅速,近日将下达“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在各行各业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关于智能制造的专项规划也正在酝酿中。
纺织工业实施智能制造的目标就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绿色生产水平,使我国纺织工业竞争力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纺织智能制造包括装备智能化、产品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制造方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等领域,其中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基础,必不可少;生产过程智能化是核心,承上启下,投入最大,最受关注。其目标是建设智能化纺纱示范生产线,从纺丝到产品包装的智能化长丝生产线,全流程数字化监控的印染示范生产线,智能化服装和家纺示范生产线;而制造方式智能化则是发展方向,引领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新业态、新模式,典型的就是服装的个性化定制。
我认为,要成功实现智能制造,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要把握纺织行业的特点,针对企业的行业化需求。既要学习先走一步的其他行业的经验,深入应用各项共性关键技术,也要分析行业应用的共性与差异,不能盲目照搬其他行业的实施方案;既要统筹全局,考虑方方面面的需求,从全方位推进,也要坚持智能制造的科学定义,不能将其过于泛化,把什么内容都往这个大筐里装;既要瞄准国内外制造业高水平,长远规划,也要充分考虑本行业两化融合的现实基础,分出轻重缓急,分步实施,不宜直接套用德国工业4.0的一揽子模式。
引入互联网的创新性概念和思维,给纺织行业的传统产业模式带来深刻变革,关键是怎样让这些新思维在纺织行业落地。这就需要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中国制造2025》在智能制造之后,紧接着是“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涉及了这方面的实际问题。如下几方面: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服装、家纺、印花产品的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实现委托外包,远程控制,协同生产;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终端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和电子商务平台,改变传统的物流配送和产品销售的渠道和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针对个体的精准营销,为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做支撑;加快开展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普及在线实时监控、仓储物流动态管理、远程诊断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应用;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纺织云服务平台,实现各项资源的共享,如开展分散设计、外包设计、个性化设计和互动式设计,如开展行业化软件租用(SAAS)与服务,如实现关键技术标准的开放共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