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优秀学术论文获奖名单于7月16日在浙江萧山揭晓。评委会此次将收集到的论文分为综合管理类、基础研究类、应用技术类等3大类,共评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21篇。经过专家评审,论文“干法纺丝制备聚酰亚胺纤维及其结构与性能”获得中国工程学院孙晋良、蒋士成、姚穆、俞建勇4位院士的一致推荐,荣获一等奖。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赵向东介绍,2015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共收到有效论文240篇。稿件来源于64个单位,在高校中,从最南端的五邑大学到最北端的长春工业大学,从东部沿海的东华大学到西部的四川大学,均有学校组织的稿件参与,“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参与面与影响面进一步扩大。
浙江恒逸集团副总经理胡远华表示,“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致力于提升化纤行业的基础理论水平,活跃了行业的学术氛围。同时,恒逸集团受益于行业科技学术的进步,与行业共成长。
获得一等奖的“干法纺丝制备聚酰亚胺纤维及其结构与性能”论文是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成果。聚酰亚胺纤维具有耐高温,耐辐射等优异特性和优良的力学性能,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等许多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江苏奥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王士华表示,“干法纺丝制备聚酰亚胺纤维及其结构与性能”项目在东华大学、江苏奥神等单位的配合下,通过工艺集成和设备改进,解决了聚酰亚胺纤维规模化制备的工程化问题。
据统计,2015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从稿件来源上分——高等学校类论文169篇,占71%;科研院所27篇,占11%;企业为44篇,占18%。从稿件类别上分——综合管理类为26篇,占11%;基础研究类为140篇,占58%;应用技术类为74篇,占31%。从研究方向分——性能纤维65篇,占27.1%;生物基纤维31篇,占12.9%;通用纤维69篇,占28.6%;相关产业26篇,占10.8%;先进前沿技术研究49篇,占20.4%。全部论文中已发表148篇,占61.7%;未发表92 篇,占38.3%。论文的整体水平较上年有所提升。
作为全球化纤界的唯一的学术技术奖,“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优秀学术论文奖自2013年设立以来,累计收集论文637篇,已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25名,三等奖47名,优秀奖143名。“超高分子量PPTA树脂及其高模量芳纶纤维的结构与性能”、“干法纺丝制备聚酰亚胺纤维及其结构与性能”、“低成本碳纤维制备新技术--增塑熔融纺丝法制备PAN纤维及其结构性能研究”、“轶纶®聚酰亚胺纤维的性能及在滤料中的应用”、“聚乳酸生物质纤维的研发、产业化及发展建议”、“保暖发热聚酯纤维的开发”、“有机阻燃粘胶纤维产业化开发及应用研究”、“大型化纤企业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两化融合下纺织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突破路径实验研究”等几十项化纤前沿新技术、创新成果得到业内高度关注并在行业推广。从而推动了化纤行业的科技进步,论文作者得到业内肯定。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与恒逸集团于2013年6月共同设立,评选活动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国家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共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