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网站8月2日文章,原题:中国纺织厂开到“棉花为王”的地区
25年前,倪美娟(音)在杭州市一家大型纺织厂的纺纱机前工作,每月收入仅19美元。而现在,她正在科尔集团位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棉纺厂内,培训美国工人做她之前一直做的事情。倪女士说:“他们上手很快,但必须再快些。”
由于工资上涨、能源成本和物流成本上升,再加上政府对进口棉花实施新的配额制度,中国纺织生产的利润越来越低。与此同时,美国的制造业成本却变得越发具有竞争力。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兰卡斯特县,科尔集团发现当地居民急需就业机会,即便工资很低。此外,当地的土地资源廉价且丰富,能源价格也不高,棉花还有补贴。
对南卡罗来纳州来说,科尔集团的到来很及时。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2009年6月,兰卡斯特县的失业率攀升至18.6%。上世纪90年代离开纺织厂的多尼·R·戈登说:“这里的棉纺厂一个一个地关门,工作都没了。”
科尔集团在美国的赌博并非没有风险。美元升值使得美国的制造成本上升。亚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缺水也威胁到了棉花生产。文化差异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倪女士婉转地抱怨美国工人偶尔会迟到。在中国,迟到会被扣钱。但在这里,她很难管教迟到的员工。为此,科尔集团给予员工6分钟的宽限。32岁的纺织工人罗比·索尔斯说:“南卡罗来纳州有许多人才和经验。只不过要适应美国人的工作方式。”
倪女士指着每排纺纱机末尾的数字屏幕,这些数字屏幕以百分制实时显示员工操作机器的工作效率,上面写着76、85、90。她说,有经验的中国员工很少低于97。“他们正在学习,我必须保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