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棉纺织行业运行总体平稳, 但6月中下旬进入传统的淡季,下游需求减弱,企业开工以及销售略有下降,总体呈现出“需求弱、增长缓”态势。
棉价持续走弱
从5月份起,棉纺织市场上就不断有储备棉投放的消息传出,直至6月底正式确认,此次储备棉投放采取“轮换”的方式进行,原则是“不对称轮换、多轮出少轮入、先轮出后轮入”,目的是要不断改善库存质量结构,把库存消化到合理水平。轮出时间为期近两个月,计划投放100万吨储备棉。从目前的成交进度看,2011年度国产棉销售进度略好,2012年度的国产棉无成交,2012年度的进口棉少量成交。储备棉成交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棉花质量,有企业反映,本次投放的储备棉与市场流通棉花相比,性价比不高,出现质量问题无索赔,资金占用时间长,这些因素大大削减了企业购棉积极性,预计成交不乐观。
基于当前国内走弱的棉花市场,企业普遍认为储备棉价格偏高。今年上半年,纺纱市场形势低迷,国内棉花价格始终处于下行通道,储备棉轮出只是坚定了企业减少棉花库存的判断。而国际棉价自二季度开始震荡攀升,与国内棉花价差逐渐缩小至不足2000元/吨。国际棉价上行,一是受全球棉花产量下降预期的影响,二是美元走强的同时,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但未来国际棉价是否能继续坚挺上行仍为未知数。
进口纱优势突出
上半年,我国棉制纺织品出口贸易额同比下降7.74%,但减幅逐月缩小,进口贸易额同比在6月份由负转正,增长1.38%。由于国际市场需求暂未全面复苏,我国主要的纺织品贸易市场欧盟、日本、东盟等都为负增长,但美国市场消费有所启动,我国对美出口的棉制纺织品贸易额表现为正增长。
在棉制纺织品贸易中,进口纱形势不容忽视。前6个月,我国累计进口棉纱118.4万吨,同比增长近20%。进口纱进入国内市场的势头丝毫未减,尤其越南等东盟各国进口的棉纱线数量增长迅速。进口纱持续增长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进口纱原料成本低,价格优势明显;二是进口纱质量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同样的价格国内纺纱企业无法生产,而进口纱仍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也正是因为如此,纺纱订单逐渐转向东南亚等国家,大量的小型纺纱厂因接不到订单、产品无销路而减产、限产,甚至关停倒闭。
企业分化明显
从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对全国骨干型企业数据跟踪情况了解,上半年企业生产运行平稳上行,进入6月份后市场需求小幅回落,其中纱产量低速增长,布产量上半年保持1%左右的负增长,市场需求回暖动力仍不足,企业分化明显。由于纱产量同比增长,上半年跟踪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微幅增长,而在二季度初,市场需求短暂恢复,也让企业亏损面呈减小趋势。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调研了解到,一些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纺纱聚集地区,企业开工率不足50%,大量企业关停。企业表示4、5月份产销良好,订单正常,进入6月份,下游订单减少,产品销售放缓。值得注意的是在夏季高温天,车间生产条件较艰苦,生产成本也高,有的企业选择放假停产一段时间,等市场稍好一些再开工。
为规避纯棉市场国内外的竞争,一些企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准确定位目标市场。从调研中了解,有的企业通过产品开发、质量提升和应用特种纤维,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效增加了资金流,保证了企业的健康运转。有的资金相对紧张的小企业,通过内部挖潜、降低成本,定位特色目标市场。如采用了化纤原料生产涤棉混纺以及纯涤中低支纱,避开了与进口纱的直接竞争,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
由于市场欠佳,企业在控制库存方面也在尽量降低风险。在跟踪调查的企业中,棉花库存量大部分是保持在10~15天左右。与此同时,由于化纤替代性纤维的供应量相对充足,也不存在配棉的问题,因此库存量多。
从上述情况来看,由于原料价格下降,多数企业基本无库存,随用随买。与原料库存相比,企业产品库存自二季度以来,便呈上升趋势,产品库存约为15~30天左右。
企业向政策要利润
在2015年上半年,行业运行中另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产能的转移,其主要体现在内地产能向新疆和海外的转移。
当前由于纺纱原料成本不具竞争力、棉花质量不理想,同时在用工、用电以及各种税费等方面都让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尤其以纯棉产品为主的企业面临的内外竞争压力更大,但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全面放开,新疆为吸引纺织服装企业进疆投资提出了多项优惠政策,包括电价优惠、土地免费、出疆补贴等,企业希望能抓住政策利好,缓解企业生存困境。因此,自2014年开始,陆陆续续有内地纺织企业到新疆考察建厂事宜,今年上半年内地已有多家大型优势纺织企业在疆签署纺纱项目,内地纺织厂进疆的势头愈演愈烈。
同时海外转移趋势也未停歇。越南作为内地产能海外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已有十余家内地纺纱企业在越南投资建厂。此外,柬埔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逐渐成为内地纺织企业的转移地。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向新疆发展还是向海外转移,尽管企业得到了许多政策优惠,但也面临诸多风险,包括政策持续性、文化融合、员工管理培训、技术人员缺乏等实际问题。因此,从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考虑,在转移过程中,企业应遵循市场规律,循序渐进,长远规划,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欧阳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