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是我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在稳增长的动力中,消费需求规模最大,和民生关系最直接。要瞄准群众多样化需求,改革创新,调动市场力量增加有效供给,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带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亚夫
近年来,网购、快递、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在线教育等新业态快速进入百姓生活,一方面冲击着传统零售业和相关行业,另一方面改变着社会消费方式。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令人目不暇接,不断创新的经营方式亦随之瞬息万变,促使消费市场加速形成新格局,成为当前中国消费领域的最亮点。
从总体上分析,居民消费不再是过去那种模仿型排浪式消费,而是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这种消费也不是靠政府的推动和补贴来实现,而要靠打破各种封锁和保护的互联互通和各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来创造和满足。简言之,多样化消费、创新型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出口动力已不可持续,依靠投资拉动的增长边际效应也呈递减之势,而消费需求仍有巨大潜力且已成为经济的第一拉动力,服务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也是大势所趋。
梁达
当前,网络零售正成为一种新兴的商业零售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零售方式,正在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从新业态的角度来看,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过去两年连续高增长的基础之上。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6459亿元,同比增长39.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3759亿元,增长38.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9.7%;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700亿元,增长41.9%。
当今世界,信息、新产业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一日千里,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新业态层出不穷,二者相结合,孕育大量新商机、催生众多新业态。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可以为不同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的产品,激发出与以往不同的新的消费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居民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新业态异军突起,创新服务新模式
1.新业态新模式涌现
当服务业遇上互联网,一切皆有可能。动动手指,就可以在手机上预约出租车、上门理发等服务,就能通过摄像头和远在千里之外的医生沟通病情,还能在电脑上自己设计、下单并生产家电、衣服等产品。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升级发展,互联网加速向各行业渗透,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不断涌现。
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服务应用和创新日益活跃。在生产方面,数据处理、数据存储、集成电路设计、信息技术咨询等服务持续快速发展。在生活方面,生态旅游、休闲养老、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数字穿戴、数字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新模式,拓展了消费新渠道。
2.新业态催生服务业加速扩张
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服务业仍保持较高增速,2013年起已成为“三产”中最大产业。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为30.7万亿元,增速为8.1%,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2%,已经超过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纲要中2015年的目标。
2015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又创历史新高,继续巩固最大产业地位。其中,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高技术服务业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新增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支撑。2014年,我国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7万亿元,互联网服务业收入近900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13万亿元。
技术推广、科技培训等科技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新型科技服务组织和服务业态不断涌现,服务质量和能力稳步提升,向着8万亿元目标规模稳步前进。文化产业则凭借广泛的渗透力、影响力和辐射力,与科技、旅游、工业、金融等深度融合,成为我国经济与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和转型发展的新方向。
3.新业态成为消费增长新动力
当前,网络零售正成为一种新兴的商业零售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零售方式,正在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从新业态的角度来看,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4年我国网上零售额达27898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4400亿元,增长56.2%。
2015年,在过去两年连续高增长的基础之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6459亿元,同比增长39.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3759亿元,增长38.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9.7%;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700亿元,增长41.9%。
4.新业态改变居民消费方式
早晨起床后,用网购的智能体重器称体重;出门前,用“神州专车”下单叫车;午饭时,足不出户用“到家美食会”订餐。随着移动支付、现代物流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更多地从“线下”转到“线上”,甚至不仅小件日用品在网上买,大件电器乃至汽车、住房也开始转向网络。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网购人数已达3.6亿人,占人口比例近1/4,已连续第二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当前网络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已超过10%。
5.新业态加速消费热点的转换
人们更加舍得在教育、信息、旅游、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享受型、发展型消费上花钱。据国家旅游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超过20亿人次,旅游消费总额创历史新高。即使是吃喝,也在出现分化。以往,好多人每天喝茶,如今手磨咖啡、新鲜果汁开始风靡。
网上消费已逐渐成为北京市民喜闻乐见的消费模式,网上零售额近8成由专业网上商店实现,2014年北京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1456.9亿元,同比增长69.7%,增速比上年提高25.4个百分点;占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16%,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拉动北京市零售额增长7.1个百分点,是北京市零售额增长的主要带动力。
6.新业态挤压实体零售店的市场份额
随着消费习惯转变,网上商店、电视购物等无店铺销售方式逐渐被接受,专卖店、专业店和百货店等传统零售业态则显出疲态。如2014年北京专卖店、专业店和百货店等传统零售业态零售额分别下降3.6%、2.8%和7.1%,合计占北京市零售额的比重为45.6%,比2013年下降4.7个百分点。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超市、便利店等业态保持平稳增长,增速分别为1.6%和6.2%。
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以及实体店成本,网购能够带来更低廉的价格;由于无地域与时间的限制,网购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范围和更多的购物便利。网购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正在拉动和催生新的消费需求。许多企业的电子商务的销售已经超越传统渠道,传统家电连锁商也纷纷把网购作为新的销售渠道。
新型业态对传统零售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挤占了实体店的市场份额,关门停业的实体店不断增加。据中国零售业网站联商网发布的报告,2014年国内主要零售企业(不含家居、电器)关闭201家门店,与2013年35家的关店数相比,激增474%,创历年之最。
新常态下新业态对稳增长促消费的意义
1.大力发展新业态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国内深层次矛盾叠加影响加深,经济运行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在产能过剩和节能减排的双重约束下,我国由传统产业唱主角的工业经济增长却面临诸多挑战,难以持续,加之资源、环境的约束以及市场需求疲弱带来的巨大压力,倒逼传统产业加速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而新业态成为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着力点。
在跨界融合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新业态不仅能为区域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也能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比如,科技与文化结合所产生的手机动漫、电子书、网络游戏、文化旅游等新兴文化业态,催生了新的消费群体,带动了新的消费热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2. 新业态可以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强大引擎
当一国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时,大众消费就开始从模仿式、排浪式的消费进入到个性化、定制化的消费阶段,我国居民消费目前正处于这一加快升级的时期。如今,我们处在消费需求急剧变化的新时代,消费方式在转变、消费热点在转换、消费观念也在改变。面对消费的急速变化,产业结构、经营模式、消费业态,唯有变化才能适应变化,而且越早变、快变,越主动。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加快发展,催生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应用和模式创新为内核的新型形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并与传统的商业模式、消费模式融合渗透,催生出云计算、物联网等一系列新业态,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推动消费加快增长。
此外,无论是传统的生产制造业,还是金融、医疗、教育等现代第三产业,都加快与互联网融合,一些企业积极打造微信、APP等移动互联网的销售平台,多渠道争取市场。当前,各地大力发展的新业态新产业包括“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智能工业机器人、第N方物流、智慧产业,正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3. 新产业新业态将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
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不断涌现,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服务应用和创新也日益活跃。创意设计、远程诊断、系统流程服务、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等新业态发展迅速,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生态旅游、休闲养老、远程教育、数字家庭、智慧社区等新的服务模式快速发展,拓展了消费渠道。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必须摈弃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外延式增长道路,走上创新、集约、内涵式的增长道路,才能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培育新业态,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多管齐下加快培育和发展新业态
借鉴国内外新业态新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积极研究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充分发掘产业资源优势,不断培育新业态,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为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要使新业态、新产业的发展成为关键在于“培土施肥”,为其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随着新业态的不断发展,产业门类之间、产业组织内部、产业上下游的边界趋于模糊,有利于各种业态之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融合发展;政府部门也应加快推出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快下放和取消更多行政审批权限,将资源配置的决定权交给市场,让企业和市场自主决定产业发展方向;同时,要加快制定完善信贷政策、监管政策、行业准入标准,为新业态、新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配套条件。
2.加大力度清理新业态发展环境
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的网络购物投诉增速迅猛,达6.1万件,同比增长1.4倍。其中共受理在线旅游服务投诉2123件,同比增长1.7倍,投诉内容主要为退改签费用过高、拖延或拒绝退款等方面问题;网购在线餐饮服务投诉同比增长31.2%,投诉内容主要为团购券无法使用、退款困难、内容与宣传不符等。
为使网上销售等新业态的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加强工商、公安、质监等执法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大网上巡查力度,加大对购物网站销售假冒商品服务的监督和处罚力度,依法查处网络购物的侵权假冒行为;另一方面,要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维权知识等的宣传力度,深入宣传网络购物现状与典型案例,增强消费者主动维权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改革体制机制,完善保障政策
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并从金融、财税、科技、教育等多方面入手,为新业态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各地要根据实际,出台扶持新业态的相关政策措施,创新新型业态行业准入制度,鼓励各类资本投资新业态。与此同时,要加大对企业发展引导扶持的资金力度,建议各级财政部门把新业态发展支持资金纳入各地的年度计划,重点向具有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的企业提供补助和支持。
4.加快培育优势新业态产业集群
要充分利用国家支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遵循产业集群形成、演进升级的内在规律, 综合考虑各地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 积极推动以上下游企业分工协作、品牌企业为主导、专业市场为导向的新业态集群建设,提升新型业态的核心竞争力。
5.为新业态人才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各地应规划建设一批新业态产业基地和孵化基地,吸引高端创新型人才前来创业和发展。结合新业态新产业的战略定位和产业发展趋势,重点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大力鼓励创业,发掘创新人才,激发创业热情,为创业者提供公司注册、办公场地、货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及相关配套服务,促进新业态新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