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公众号,就能按照自身尺码定制衣服,面料、款式、价格全都自己选。这看似简单的改变,背后却是企业的流程和生产大改造。在人们印象中,传统服装企业常年厮杀于低毛利的红海之中,受尽用工荒、成本涨之苦,似乎只有外迁一条生存路。然而,也有部分企业通过拥抱“互联网+”和“工业4.0”转型升级,上演一场传统产业的“逆袭”好戏。
“互联网+”服装企业,实现服装个性化定制
打开“RIVERA瑞勒国际”的微信公众号,选择“智能定制-高级定制”,画面跳出各种版型的衣服。客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套装、西装、衬衫、礼服、大衣等进行预订。以单西装为例,有条纹款、格子款、净色款等多种面料可选。
选完了面料,还可以选择款式搭配。是一粒扣还是两粒扣、三粒扣?是驳领、平驳领还是戗驳领?全凭客户个人喜好。
全部选好之后,点击“效果预览”,一个模特儿穿着你定制的衣服,出现在屏幕上。
款式确定了,服装尺寸也是量身定制。瑞勒国际商品总监黄领峰告诉记者,公众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教导用户自助量体,“当然,我们也提供020线下量体,我们在金鹰等商城有门店,配有专业量体师和着装顾问,客户可就近去门店量体,VIP顾客还可以预约免费上门测量。”他说。
“+”一下不容易:客户动动手指,企业流程大改造
瑞勒母公司、南京开发区服装企业卡思迪莱集团总裁李志明告诉记者,个性化定制服装在线下单平台的上线,是传统服装企业借力“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的一次关键尝试。
他说,这是一种理念转变:以前,服装企业追求做大,追求做出“爆款”,越畅销越好;而在互联网时代,他们却追求“做小”,小订单、个性化,“每件衣服都与众不同,客户才会选择你。”
品牌服装定制是国内刚刚兴起的概念,大杨创世、七匹狼、乔治白、九牧王等公司,均于年内推出了自己的服装定制平台。
个性化定制,对客户只是动动手指的事,对企业却是一场翻天覆地的改变。
传统服装工业习惯了大批量流水线生产,“每件衣服都不同”,意味着流程要彻底再造。
卡思迪莱集团执行总裁吴锋说,传统的批量订单,是由订单部排定计划,采购部采购物料,技术部出样本,然后进入生产车间进行裁剪、缝制。而通过新上线的智能下单平台,订单可直达各个部门,省去了大量中间环节。
在生产车间里,李志明指着一台新型缝纫机对记者说,这种缝纫机配备小屏幕,客户下单后,系统自动生成工艺单并分解到各道工序,输送到工人面前的小屏幕中。工人只需用扫描枪轻轻一扫,客户的定制要求就一目了然。
瑞勒国际总经理王海军说,为了对流程和生产进行智能化改造,公司上马四大系统,除下单设计系统外,还有样版自动生成系统、订单物料管理系统及智能化生产系统,投资超过500万元。
“+”的路不停步:未来还要转型智慧工厂
传统服装企业拥抱“互联网+”和“工业4.0”,卡思迪莱还是省内第一家。为什么要吃这个“螃蟹”?
李志明说,“服装业高增长时代已经过去了,行业毛利率低,用人成本以每年10%的速度往上涨,企业生存越来越难。”
“企业要自救,不能等靠要。”他作出了两个决定:一是收购成立于1862年的瑞士高端男装品牌RIVERA,走品牌化、高端化之路;二是科技引领,走以“互联网+”、“工业4.0”为导向的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之路。
“我们的优势,一是有高端品牌;二是以前长期给中央部委及部队等做制服,有规模化定制经验,转向个性化定制有一定基础。”他说,正是在以往每年20万份量体数据的基础上,他们构建了智能化系统的大数据库。
目前,卡思迪莱计划在2020年建成智能工厂,由“人指挥人”的传统型服装企业,逐步转型为“系统指挥人”的两化融合企业,再进一步转变成“系统指挥机器人”的智能制造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