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集团,这家香港时尚服饰巨头正在面临27年以来最大的挑战,除了持续利润下滑以外,它们又在2015年8月赶上了人民币贬值,短短3天之内损失了将近6000万港元。
这是一家在香港几乎无孔不入的时装集团,从最繁华的闹市区,到需要坐船才能去到的大屿山,都能看到它们的踪影。不过,如果点开I.T集团的品牌总览分布图,旺角、铜锣湾和中环一带才是这家公司开设店面最多的区域。这些区域都是颇具规模的购物区,不少是“潮人圣地”。
在香港,每一个时尚“潮人”,都会拥有一件I.T的衣服。然而,这家香港时尚服饰巨头正在面临27年以来最大的挑战,除了持续利润下滑以外,它们又在2015年8月赶上了人民币贬值,短短3天之内损失了将近6000万港元。
其实,早在2014年,面对盈利、股价重跌双重打击时,I.T主席沈嘉伟说,我没有面对困局,只是一个调整期。
如今,问题愈发严重,这家公司真的能顺利走出危机么?
2015年8月,I.T集团发布公告,称连续三天的人民币贬值将令其损失6000万港元,并将对中期利润造成重要影响。I.T 集团表示,上述6000万港元的损失主要由于该公司有11.870亿元人民币的定期存款以现货或通过订立若干远期合约兑换成港元而造成。
由于8月人民币大幅贬值2%,港元对人民币汇率在两日内分别大涨1.71%和1.04%,最高报0.8309,创近50个月来高位。
除了人民币贬值带来的不利影响,I.T在香港本土的经营状况也大打折扣。
I.T近日发布的截至5月31日一季报显示,香港本土市场消费意欲疲弱,可比销售录得0.5%的跌幅。为促进销售,集团甚至4月份已经提前开始打折。除此以外,香港的营运成本飙升,毛利率大跌230个基点至59.1%。
相比之下,中国内地和日本市场分别实现3.5%和23.2%的可比销售增长,中国内地毛利率同比大涨260个基点至62.7%,日本亦涨70个基点至68.8%。不过,集团一季度整体毛利率为62.5%,受到香港市场的拖累仅增10个基点。早在2014年10月,I.T集团就表示,香港经营成本增速比销售增幅大,工资及租金均有上升,对盈利造成实质影响。这一年上半年,I.T在香港已经关闭14间店。十一黄金周7天期间,I.T 更是受“占中”影响,旺角、铜锣湾等店铺,包括商场铺及街铺,销售平均跌幅30%,最差店铺跌70%。对于“占中”示威活动,I.T 集团主席、首席执行官沈嘉伟表示,希望事件可尽快和平解决,一切恢复正常。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大陆市场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和中等收入阶层提升,为集团提供了有利的营商环境。
I.T集团随后表示,将通过扩大零售网络而坚守其开拓中国大陆市场的长期策略,未来扩张主要集中在二线城市,并以自营店为主。
I.T并不是一家贩售平价时装的公司。小I.T的单品价格大多在400元以上,大I.T则出售从数千元到上万元的欧洲名牌。可是,在铺位租金位居世界首位的香港,I.T却能够像便利店一样遍地开花。其独特之处在于买手制经营方式,其依靠大量对潮流敏感的买手在全球与不同的品牌、设计师直接合作、采购。国际上服装公司更主流的经营方式,要么强调拥有一流的设计能力,要么着重建设反应速度更快的供应链,以买手制运作的公司较为小众。
I.T集团由其现任董事局主席沈嘉伟于1988年在香港创办,1999年他迎娶了香港影星邱淑贞,婚后两人育有三女,2005年I.T上市。
沈嘉伟在圣公会吕明才中学毕业后,1988年与弟弟在香港铜锣湾信和广场开了一间面积只有20多平方米的小店,专售从海外订购回来的Dr.Martens等英国牌子服饰。同时间,他还在银行上班兼职。他回忆,是因为喜欢英国的流行乐及时尚,而且尤其钟爱伦敦当时流行的一个和平襟章,因此把小店起名GREEN PEACE。
生意稳定后,在1996年他再开设另一间店铺,名字改用小写的green peace,出售定价较低、年轻人能够负担的货品。1997年,公司面对第一次的外来打击,是一宗关于版权的官司。世界环保组织绿色和平(GREENPEACE)控告他们使用GREEN PEACE这名字,侵犯其“GREENPEACE”名称专利。
沈嘉伟回忆,曾经一度苦恼。“有个朋友跟我说,名字有这么重要吗?”于是他想通了,就在限期前最后一天决定和解,GREEN PEACE易名I.T,而green peace则易名为i.t。“I.T是我随便翻杂志想到的,那时候是挺时尚的感觉,所以就用了。”沈嘉伟随意地说。
其后,沈嘉伟嘉通过向银行借贷及家人支持,陆续开了不少分店,2000年他在香港铜锣湾百德新街附近连开多间分店,代理世界知名品牌包括A.P.C、COMME des GAR·ONS等,还制作自家设计的品牌,包括b+ab、5cm以及ETE等品牌服装店。2005年公司在香港上市。纵观I.T每一次店铺的猛增,都是源于金融危机之后的逆市扩张。第一次是2000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I.T就是在那时横扫了百德新街店铺。第二次则是在2010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这一年I.T在香港的店铺数量从2009年的178家迅速升至245家。
在过去几年,I.T一直在扩大规模,2010-2013年,I.T在香港加开了117间独立店铺;内地新开店铺数量更是多出一倍,由2010年119间增至237间;台湾亦由8间增至21间,这还未包括特许经营店及百货公司设有的专柜。
高密度的店铺就像一幅幅的广告海报,店铺装修、形象以及所售的时装都在传达I.T对时尚的理解和态度。
如今I.T已成为香港最具规模的时装品牌零售店之一,是时尚追逐者和众多明星必到的潮流“圣地”,并逐渐发展成一个多层次的时装网络,除了代理多个来自亚洲和欧洲的时装品牌,包括 NEIGHBORHOOD、CAMPER、Maison Martin Margiela 及 COMME des GARCONS 之外,还创办了 Fingercroxx、izzue、b + ab、5cm 及 CHOCOOLATE 等多个自家品牌,并成为目前全球拥有超过 700 个销售点的时装王国。
2012年,I.T斥资2000万港元收购日本里原宿服装品牌A Bathing Ape后,2013年与法国老佛爷集团共同打造的北京老佛爷百货亦正式隆重开业。不过这家与老佛爷百货合营的北京店仍处于亏损,I.T方面称需要更长的时间发展。随着香港零售业疲弱,I.T在过去两年业绩萎靡,2013年业绩一度出现大幅下滑,随后I.T在力拓内地业务策略下稍有改善。香港和大陆市场分别占I.T总营业额的50.6%和38.6%,而2014/2015财年,I.T还在积极拓展中国大陆市场,中国大陆的营业面积同比增长了12.3%。
I.T集团称,中国大陆的持续城镇化带动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加上社会更为讲究建立个人风格,在中产阶层中更是蔚然成风,因此为高级而破格的时装产品创造利好的长远营商环境。
而对于香港市场,I.T并不是在这两年才趋于颓势的。据媒体报道,在2011年年报会议上,I.T的主席沈嘉伟透露他已经打算改变高速扩张门店的做法。“本地消费力萎缩,来港‘自由行’人数也在减少,为了吸引客流我们加大了促销的力度,这也导致我们的毛利减少。”I.T的财务总监说。据一名I.T的员工称,在香港,I.T有70%的销售额都是来自“自由行”游客。 此前,有业内人士对媒体表示,家族式经营局限性和缺乏更丰富的中层管理让I.T开始对开店转为保守。
目前I.T集团仍然由沈嘉伟四兄妹担任主要管理层,沈嘉伟的弟弟沈健伟负责管理买手团队,姐姐沈秀慧负责财务,而妹妹沈秀娴和她的丈夫则主管物流。在香港的店铺数目已经达到266家,而香港以外的市场还有数百家店的规模下,仅靠兄弟姐妹四人已是很难做到管理到位,也许,暂缓扩张的步伐是I.T在给自己时间调整管理方式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