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国际在线”记者(以下简称“记”)专访了香港全港各区工商联会长李鋈麟博士(以下简称“李”)。李鋈麟博士谈到了香港零售业、整体经济、工商界对环境的判断等方面问题,警告由于香港内部排外行动而导致的零售业景气下滑,会造成最早在今年圣诞节后出现商家的结业潮。他还呼吁特区政府面对违法行动显出管治力道,同时多多面向内地展开形象宣传,再造香港的金字招牌。以下为专访全文:
记:几个月来的数字显示,香港的零售业在旅游业的影响下出现下滑,有人认为这是受到了例如“反水客”之类排外行动的影响,也有人认为这是外部原因,诸如汇率以及内地游客选择去别的地方旅游所导致的。在您看来,哪个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李:其实在近一年内,变化很大。从“占中”开始,就出现了第一个影响游客来香港的因素。“占中”之后,就是“反水货客”——这个闹得挺热的,也有些不雅的动作,很多外国游客都看到这些“反水货客”的人打人、踢人,都很害怕。汇率也是一个问题。整体上我认为是“雪上加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哪个方面呢?是“反水货客”。很多人来香港买东西、来消费、带小孩来,你打人,我就很害怕,中国人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最疼、最保护孩子。我们在网上也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女士带着一个小孩,被那帮人又踢又闹,小孩就哭了,连我们在网上看到都会哭。这个片段很多人看过,不仅是香港人,在脸书发出来之后外国人也看到,所以整体上很多游客就不来了,选择到别的地方去。
记:香港有声音说要拓宽自由行,譬如自由党希望开放更多的内地来港自由行城市;也有声音说要消除像限奶令这样的利空政策。您认为,如果真的取消了限奶令,对零售业会不会有帮助?
李:这个会有“一点儿”的帮助,但帮助不大,因为是政治的争拗、“反水货客”这类事情令人却步。关键途径是,我们香港的政府要在内地多做一些宣传,告诉内地:香港已经在很强硬地对付这些“反水货客”的人。上周,在上水那边也有“反水货客”、大约100多人出来闹事,结果警方处理的很好,就是立刻处理、不等他们出来乱闹之后才去处理。这样强硬一点的话,人家就有信心了,能看到原来示威者就在示威区里面闹,而不是走到哪里闹到哪里。警方要严格执行“对打击游客行为具有严厉阻吓作用”的对策才行。而取消限奶令其实只会有一点的帮助。你想想看,你是选择喝好的奶粉,还是带小孩来、让小孩做恶梦?大家都会选择宁愿不喝奶、或者不喝这个牌子的奶,也不愿家人、小孩受到惊吓,这个最重要。
记:可以说香港的金字招牌用很长时间竖立,转瞬间即毁掉,而将来再想把它竖立起来,估计就得花上更长的时间了吧?
李:其实以前香港人老说内地游客是“强国人来香港”、“在地铁做很多不好的事”,其实这都是少数。以后再来的,我相信大家会更文明一点,不会那么不客气。而各种负面行动,造成现在香港零售业受到冲击,之后裁员、店铺关门会越来越严重。未来再在竖立招牌的过程中,宣传很重要。宣传的多,大家就会觉得香港很安全,这就是个感觉,感觉安全就安全。其实,香港确有足够的力量,去保护所有的客人。
记:您刚才提到裁员,我也看到像中环有一个Coach的旗舰店要关门;我也看到很多原来内地客很多的地方,现在内地客都减少了,而讲本地话的人密集起来。那么,如果不靠来自于外地的购买力,单凭香港本地的购买力,香港零售业会有如何的走势?
李:我记得我小时候,十个店铺里面都没有一个卖金的、卖手表的、卖珠宝的;现在十个店铺里面,超过五个都是卖金、手表、珠宝的这类贵价产品。这是因为自由行曾经带来一个高潮,当时大家就一窝蜂上马,哪怕一个月一百万、三百万的租金,他们都会租来开店。现在基本上都准备关门——情况没有改变的话,过完这个圣诞节,到明年的农历新年,基本上全部都得关门。这个情况非常严重。说到香港人能不能消费,当然能消费,但是却没有那么高的消费层次——你买手表、买珠宝,不可能天天买吧?以前租金很便宜,可能几万块一个月,那还能熬过去;而现在租金、人工都这么贵,怎么熬过去呢?未来店铺租金和店铺价值肯定都会大幅滑落。
记:也就是店铺地租会降下去?
李:绝对会。但香港很奇怪的是,当内地的支持信息又出来的时候,地租就又会涨上去,而且涨得很快。所以我们要取一个平衡点。
记:那么,零售业的低迷会不会对香港的整体经济连带着有影响?
李:绝对会。因为香港靠的是金融、地产和服务业,而服务业其实跟零售业息息相关。零售业跌下去的话、租金下滑的话,店铺价值可能会下滑到一半,到时候地租也租不出去。在人流很旺的地方租店,流水比较大,可以赚这个流水的钱;可是现在没有人来,比如五一、七一、十一各个节日,你看街上都没人。以前我们去酒店,都要一早过去排队;现在没有啦——“李先生你几位啊?”“我三位。”“啊,随便坐。”——情况完全不一样。现在香港也都没人来玩,海洋公园没人去,不似从前那样排队排很远;再接下去恐怕就会轮到迪士尼。你看,北京也要开环球影城的游乐场,加上内地自贸区快速发展,这种竞争对手不断地崛起。很快地,你要来香港买的东西,自贸区都会有,刚才说的限奶令过两年就没用了,到时候内地自贸区卖奶粉五十块一包,你说你买多少包吧?所以零售业其实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生、影响着一大帮雇员。
记:我之前读过一些文章,称香港曾经错过了几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机会,比如创新科技、数码港之类所代表的情形,以致落后于如今成为许多创新科技公司总部所在地的深圳。在您看来,香港目前的经济结构当中是否存在阻碍经济长远发展的因素?
李:IT方面我们是走得比较慢。我们本来要设立创新科技局,几个党派一直在拉布,不让通过,这影响到我们下一代年轻人在IT领域发挥作用。虽然创新科技局迟早要通过设立,但我们已经是落后五到十年。然而,IT方面其实赶上来会很快,因为内地具有很尖端的IT人才已经具备了,香港把计划做好就能吸引人才来。
但是,如果我们现在转型去追IT,已经是来不及了,因为两个马先生已经在前面领跑。但香港有自身的机遇,就是“一带一路”,再加上电子商贸和跨境通(62.87, 5.72, 10.01%),这是我们的优势。为什么呢?第一,在语言方面、尤其是英语方面,香港人比较精通,跟外国人、外国企业的沟通已经不是问题。第二,香港已经跟外国人、外国公司很早就建立了关系。那么,通过“一带一路”、电子商贸、跨境通,就可以很快地将产品引到中国来,将中国的产品和基建项目带到外国。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只要通过“一带一路”、电子商贸、跨境通,提供一条龙的服务,很快就将经济产业链带起来。我本人现在一直在研究“一带一路”,这是我为香港、为子孙未来所看好的发展路向。
记:那政府有没有重视您对“一带一路”的研究?
李:刚刚开始重视。我七月份已经搞了一个“一带一路”论坛,用一年的时间找了很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在会展中心开会。当时每人只能讲半小时,度过了很充实的一天,大家都谈到了“一带一路”的好处、该如何做、方向如何。未来还需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记:您刚才提到这么多服务业、零售业乃至于香港经济的困难。那如果一部分激进的人就是要走出来,而您和我以及其他人都没法儿阻止他们走出来。以这种情况作为大环境,您对零售业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建议吗?
李:我提议工商界要做好三个方向的事。第一,把产品的价格做便宜一点,你可以少赚一点、给一些折扣嘛。以前拒不让利,现在折扣一些,折个十个点、五个点,让人觉得你多少有回馈。现在全港工商界都在做这件事,期望能拉动更多一些的商店来参与给出折扣。第二,把该减的人手减一部分,而不要一次性地关门。我最担心过完春节,很多卖完货的商家就再也不玩了,不发薪水,老板也跑了,最近看到就已经跑了一家,我就害怕这个。第三,多做些宣传,尤其是对内地多做宣传,才能走出困局。这个宣传,当然香港特区政府也得去帮忙,政府在内地多个省市都有代表处,可以通过代表处去讲述我们香港现在的情况。内地各省市可以派人下来了解,回去再给讲解。这些才是最有作用的。
记:听您的意思,也就是说现在裁员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了?
李:裁员目前还没开始,因为大家都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是最差的那个。但未来必会裁员。我希望是慢慢的、软着陆的那种裁员,而我最怕的是看到二、三十家店一起关门,那才是大问题。
记:您希望香港政府提供什么样的政策来帮助工商界?
李:第一,在防“反水货客”这方面必须加强立法。不能因为这是出于政治目的,就可以随便地打人。就如同内地为拐带小孩而加强立法了,买小孩也要坐牢,这就对了;一直不立法,拐带就天天有。香港这边,你一直抓了人却不提告,提告了他们也无所谓,付款(保释)了事,那谁都会愿意去打人。他们百十号人,欺负你人少;一些年轻人没受过苦、也不工作,有些还在拿综援——这样的人来搞事,有恃无恐。所以政府必须拿出政策来,加强立法,以保护游客为最主要之目的。第二,工商界其实很期望政府的扶助,希望政府能帮助、能贷款给我们,把生意做大做强,但多年来的经验说明香港很难做这个事、政府很难走这个路,立法会那关轻易过不了。
记:前一段时间特首梁振英提出想修改“积极不干预”政策,也有学者认为“积极不干预”过时。您认为“积极不干预”将来有朝一日会被淘汰吗?它应不应该淘汰?
李:我觉得“此一时彼一时”,要按实际情况而定。不能说“积极不干预”永远都会好——它做过好事,也做过坏事,我们工商界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积极不干预”政策做得好我们肯定支持,不好就肯定指责。就像是你家小孩念书,本来你是“积极不干预”,让他自己做功课、自己备考,现在书念得不好,你不能一甩手说“我放弃你了、不要你了”。所以“积极不干预”一时和另一时不能同日而语,用得上就用,用不上就废。“积极不干预”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正能量,但若做不下去,就算了。
记:上一次香港经济转型时,许多香港工厂北上迁徙至内地,现在工商界有没有想到过更多地往大陆迁徙?
李:我们很多厂家、商家都往江苏、安徽等地去设厂,那边人工更便宜。现在很多工人不愿离乡背井只为赚个几千块,他们宁愿少赚五百一千而留在家乡。所以港商在广东很难聘人,所以都跑到工人的家乡去开厂,容易聘人,人工也便宜。运输费本来很贵,但有了高铁之后就好了很多。就品牌而言,内地市场虽然很大,但港商还是倾向于在香港打出品牌,再转去内地就能卖得更好;若直接在内地打品牌,消费者就会因为总觉得是“国产”货而兴趣缺缺。
记:我观察到,不光是港资北上,内地资本也在南下。这样更多内资南下,对香港的工商界会不会有冲击?
李:对香港工商界来讲肯定是有竞争性的,内地厂商资本大、产品多,它一来,商店比港商的大三五倍、聘人多三五倍。但这反过来对于香港市民来讲却是好事——它带来就业、带来客人,这对香港是有帮助的。但还可能会反过来把租金再往上提、人工往上推,工商界就又受到一层压力。所以单就工商界而言,心态比较矛盾,但有利于普通市民。
记:最后问一个题外话,如果李嘉诚撤出香港,会不会令香港的地租降下来?
李:或许会些有影响,但地租的决定性因素在于特区政府推不推出土地。政府不推出土地,即使李先生离开,地租还是要涨价。香港人口多、地方少,而90%的土地是绿色的,是“郊野公园”,没法盖房子。我在地图上只看到有三、四块地是红色的、可以发展的,像新界东北、洪水桥之类的地方。而像启德机场,那么大块地方自从机场废弃到现在都没有什么东西。所以李先生走或不走,香港都不会变,即使他走了也都有人顶替他在香港的位置,而且他的物业反正已经卖掉了。地租的高地,关键还是要看政府是不是会开发更多的土地给人住。
记:好的。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新闻背景:香港零售业受旅游业低迷的影响,在2015年进入“寒冬”,零售业销售额持续同比下跌。2015年初,香港各地出现“反水货客”示威活动,示威者指责政府无法控制搅扰民众日常生活的水货代购,但示威几乎无一例外转变成为冲突,最严重时出现了示威者暴力袭击内地客、或疑似内地客者的事件。同一时期,特区政府研究修订彼时较为开放的入境政策,而内地方面则将深圳居民“一签多行”往来香港政策修改为“一周一行”。再加上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走低、同时港币随美元坚挺等外部因素,导致香港旅游业不断低迷,而带动零售业景气消退。为此,香港政府及各界不断研究推出各类刺激性措施,试图拉抬零售业景气。但目前香港零售业仍在低位徘徊,零售额下降导致许多品牌店无法续租高昂的旗舰店店面而准备退租,官民各界也出现了诸如“取消限奶令等利空政策”、“增加内地赴港自由行城市”等呼吁。
李鋈麟博士拥有太平绅士荣衔,任职包括全港各区工商联会长、全国侨联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会理事、香港友好协进会永远会员、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校董、上市公司主席等,对香港经济、特别是工商界经营境况具有“圈内人”的切身体悟和“权威者”的分析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