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季度,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上到国务院、中央各部委,下到各级地方政府,推出的政策一项接着一项,恰似接力赛一般。然而,仅就目前来看,增长放缓的势头似乎尚未止住。有机构预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可能低于7%。考虑到政策发挥效力也需要一个过程,要确保实现全年7%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据《经济参考报》记者多方了解,未来3个月内,在稳投资、宽货币、促出口甚至房地产等多个领域,至少还有十几项稳增长政策值得期待。
《经济参考报》早在7月初就提出了“接力”的概念,一开始主要用以描述国务院层面连续推出稳增长政策。这种政策密集发布的现象很快又出现在了部委层面。仅在7月一个月内,国家发改委就连续推出了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现代物流、城市轨道交通四个新的重大工程包。进入8月,人民银行开始发力,11日宣布开始新一轮汇率改革;25日宣布降准降息。到了8月下旬,住房城乡建设部也加入稳增长的行列。27日,联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发出通知,将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由30%降低至20%;同日商务部网站挂出《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有关政策的通知》,允许部分境外人士在国内买房。
部委接力稳增长的高潮出现在9月。先是财政部在8日其官网刊登了《财政支持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公布下一步该部门的稳增长政策清单。
随后,9月11日人民银行宣布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再是国家发改委在14日召开会议,部署八大举措促投资稳增长。甚至连审计署都在18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促进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的意见》。
然而,种种迹象显示,稳增长的力度似乎还不足以确保全年经济增长达到预期目标。中国银行(3.80, -0.03, -0.78%)预测,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8%;中国社科院预测,全年GDP增长6.9%。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要想达到7%,稳增长政策的推出现在就到了冲刺阶段。利好的消息是,政府的政策工具箱内还有充足的“弹药”。
稳增长关键在于稳投资。在投资方面,首先可以期待的是财政部即将发布第二批PPP示范项目名单。财政部去年11月30日首先公布了30个PPP示范项目清单,总投资额达1800亿元。其次,在盘活存量资金方面将有大的动作。发改委目前正在致力于年内实现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贯通。再次,《全面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最快有望在年内出台,改革重点在于打通金融资金向实体经济流动的渠道。
此外,稳投资政策还可能包括:调整财政性资金投资方式,对竞争性领域产业存在市场失灵的特定环节,由直接支持项目改为更多采取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方式予以支持;出台政府投资条例,研究制定政府核准和备案投资项目管理条例,逐步将投资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推动地方融资平台转型改制进行市场化融资;研究完善研发费用计核办法,扩大企业研发费用扣除范围;扩大抵押补充贷款规模,并将发放范围扩展至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适当增加年度信贷计划等内容。
在货币政策方面,再度降息降准仍可期待,甚至降准可能不止一次。自去年11月开启降息通道以来,我国已经5次降息。其中,央行于今年5月和8月,同时宣布降息降准。
在出口方面,提高政府服务和打造竞争新优势是下一步的政策着力点,具体举措包括:落实好各项稳定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推进全国一体化通关,降低出口查验率1个百分点;加强出口产品质量、品牌和营销渠道建设,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新型模式发展等。此外,在贸易便利化、金融扶持等方面还有出台新政加码稳出口的空间,包括研究降低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费率等。
区域政策可能成为四季度稳增长的又一抓手。东北经济全面滑坡亟需政策支持,除了去年出台的《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要抓紧落实以外,还很可能发布《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东北地区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将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有序实施一批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先行项目,积极推进改革创新试点示范。
促消费政策则将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实施。8月25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消费稳增长的若干意见》发布。进入下半年,北京、广东、浙江、贵州、海南、安徽、陕西等多地都在积极布局促消费。政策内容涵盖加强消费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消费市场环境、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等多个方面,还有些地方正在酝酿出台消费补贴政策。
房地产政策亦尚有余力。一方面,棚户区改造,以及借鉴棚户区改造经验,支持城郊城市化改造和城镇老旧小区更新,将是未来地方投资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城镇化仍是未来投资的重点。9月22日,合肥市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合肥市新型城镇化试点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