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风头无两的快时尚信誓旦旦说要将其品牌渠道下沉,可哪里有那么容易的事情?Zara的母公司、全球最大服装零售商Inditex近期对外表示,在中国开设的门店突破500家后打算放缓扩张的步伐。事实上,在过去几年里,虽然新闻不断,但这家西班牙公司在国内的开店数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1年是其开店的顶峰时期,全年开出了超过150家的新店,2012年则为121家。到了2013年的步伐已经开始放慢,数量几近“腰斩”到61家,2014年则是在40家左右。像ZARA这样的快时尚此前在中国的遍地开花与国内购物中心的兴起分不开。
那些新开出来的购物中心愿意找来这样的欧美品牌。那些招商部的人士理所当然地认为,对于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来说,这些品牌的形象对于大城市的消费者早已烂熟于心,消费者基础扎实。而远超出国内服饰品牌的频繁更新频率则更加容易为整个商场带来人流量。
于是,在过去三四年里,几乎在每一个商场的一楼都可以见到这些快时尚品牌。商业地产对于这些品牌趋之若鹜,其受欢迎程度不亚于星巴克。一二线城市的地价近年来水涨船高。商业地产商们随之将目光转移到其它城市。那里拿地更加便宜、优惠更多。于是,随着购物中心在三四线城市的建设、开业,快时尚跟随了它的合作伙伴的脚步也将渠道下沉。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本土服饰品牌负责人曾悲观地表示,这些洋品牌已经把当年那些国内知名的休闲品牌逼出了北上广,“如果这些牌子再往下做,估计上市公司的业绩还要难看”。不过,现在看来,快时尚想要深耕中国市场也没有那么容易。它的合作伙伴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近日就表示,在天津的恒隆广场开业后的六个月内,当地至少有6家具规模的零售物业结业,说明市道正陷于低迷。如果消费者信心持续低落,劣质的商场会销声匿迹,这种情况正在发生。Inditex2015年的形势不乐观,其第一季度仅开出了八家门店。放缓中国开店的速度的情况已经发生。对此,Inditex给出的理由为前期在购物中心的进驻过于迫切,接下来的任务将是在重点城市开设旗舰店。不是每一个城市和商圈、购物中心都适合品牌进驻。
“中国太大了,南北差异、区域城市的消费习惯、穿衣文化都不经相同。人们也许会为了名气和好奇心去买一件,但未必会成为他们长期消费习惯。”上述人士举例称,“你如何让一个习惯卖海澜之家的人去买HM或者ZARA?那并不匹配。”无独有偶,近期发布财报的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虽然无论是净利润还是销售额都呈两位数增长,不过这家公司亦是发布预警称,2016年的销售业绩增长将会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