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锦纶行业总体保持良性的发展态势,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产业需求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速。
近日在上海召开的2015年中国民用锦纶产业发展与合作高峰论坛上相关行业专家表示,随着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产能结构性调整,锦纶过剩局面将在2017年之后将有所缓解。与此同时,锦纶行业相关领先企业对市场有很大主导权,应形成同盟,联合淘汰落后小产能,推动产业向更有序化的方向发展。
产能扩张更趋理性
目前锦纶纤维主要是分为地毯丝、短纤、工业丝和民用丝,其中民用丝领域增长强劲。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中地毯丝为2.6%、短纤为2.2%、工业丝为2.6%,而民用丝则为7.4%。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赵柯禹在会上表示,民用丝领域主要是用于内衣、泳装、运动服等织物,尽管在低端领域面对涤纶的替代,但是随着中产阶级不断壮大,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将驱动民用丝尼龙切片持续较快的需求增长。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锦纶纤维出现了产能阶段性过剩严重。“过去5年国内尼龙纺丝产能迅速增长,在2014-2016年供给过剩最为严重。”赵柯禹指出,2014年国内的尼龙6纤维消费量是167万吨,但是产能就达到了248万吨。在2015年,尼龙6纤维消费量是179万吨,产能为265万吨。而2016年,这一数字变为190万吨和280万吨。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赵向东也指出,自2012年起,受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行业自身产能惯性增长等因素影响,行业进入低速增长、竞争加剧的新常态,部分常规产品的生产能力存在阶段性、结构性过剩,市场过度竞争问题突出。
不过,随着落后产能淘汰,以及产能扩张更趋理性,过剩压力在2017年后将逐渐好转。
赵柯禹表示,从竞争格局上来看,尼龙6纤维企业数量众多,但产能集中度较高,领先企业通过扩大产能,快速增加市场份额。目前,永荣、力恒、义乌华鼎三大企业已占据了30%的产能,拥有很大的行业影响力。
“领先企业相比其他企业拥有明显的优势,一方面是设备规模大,效率高,拥有质量及成本优势。另一方面领先企业走向上游切片业务,以保证原料的供给与质量稳定性。”赵柯禹说。
而在切片细分领域中,同样也出现严重的供给过剩,但预计未来将有所好转。
赵柯禹指出,从供需关系上来看,受下游民用丝及工程塑料的增长驱动,尼龙6切片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然而,产能大规模扩张造成锦纶纤维行业产能阶段性过剩严重,但随着产能逐步吸收以及对进口产品的替代,行业格局在若干年后将逐步好转。
从产能布局看,切片紧靠下游纤维,福建、江苏和浙江拥有最多的切片产能。江苏、浙江等地虽有大量产能,但多数装置偏小,设备落后,在竞争中缺乏竞争力,而福建地区新建的大规模装置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纤维产能,尼龙6的切片产能集中程度明显更高。
领先企业应推动产业向有序化方向发展
事实上,在经济降速的背景下,淘汰落后的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将成为未来锦纶行业结构调整的主旋律。
赵柯禹认为,尼龙6纤维及切片市场的整合程度已达到较高水平,领先企业应发挥行业领导者地位,引领行业向有序化方向发展。
“领先企业对市场有很大主导权,应形成同盟,联合淘汰落后小产能,推动产业向更有序化的方向发展。”赵柯禹建议,行业领先企业应与其他领先供应商共同推动区域协会概念的建立,改变原先价格恶性竞争的理念,形成更为有序的市场供给秩序。同时还应根据各区域市场的竞争态势、需求趋势以及自身在其中的地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供给及定价策略。
对此,作为中国锦纶行业的龙头企业,永荣控股集团副总裁陈飞在会上表示,永荣集团将依托PA6-己内酰胺-芳烃垂直一体的产业链资源优势,以及与中石化、巴马格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挥永荣集团的先进设备、关键技术、一流人才等综合优势,向锦纶产业链上下游的全球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和配套服务,为中国锦纶业未来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提高技术加快市场拓展步伐
对于锦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赵向东建议,锦纶行业在未来发展中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和提升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以及工艺水平,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技术进步和工艺创新来提升行业整体实力。而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快市场拓展的步伐,给消费者提供多元化服务,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利用好现有先进的管理、研发等相关的产业链优势,向外扩展新的市场。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赵洪认为,锦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希望行业能够在产品创新继续下功夫,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为下游行业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
“消化阶段性产能过剩,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这需要上下游行业的共同努力,锦纶行业要提升自身内在的能力和研发水平。”中石化化工销售公司北京总部副总经理张国明表示,中石化也将为锦纶行业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优质原料,扩大原料成本上的优势,满足锦纶行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