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1月10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习近平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要针对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点。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
专家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力度将加大,既包括已出台政策落实力度的加强,也包括从市场准入、信贷、上市融资、行业整合等诸多环节出台新的措施。他们建议,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企业并购重组;拓展对外出口,借助“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加大国际产能合作;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以市场为主进行调节。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企业并购重组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PPI同比下降5.9%。专家普遍认为,PPI持续下降表明工业产能过剩,部分工业领域仍深处通缩困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卢锋表示,产能过剩是一个周期性问题,同时也是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大的原因之一。PPI已连续44个月下降,通过分部门数据可以发现,在2012年至2014年,PPI指数下降最厉害的部门,就是在2003年到2007年扩张最凶猛的部门,当下就是这些部门产能扩张后的反应。
2013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出现产能严重过剩主要受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一些企业对市场预期过于乐观,盲目投资,加剧了产能扩张;部分行业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低,没有形成由优强企业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导致行业无序竞争、重复建设严重。
卢锋认为,目前,一些经济行业不景气,甚至有很多企业要“退出”,这就是调整产能过剩的阵痛。但“退出”并不是指浪费资源,而是进一步重组、兼并,重新组合资源,对过高的总量要适当向下调节。通过重组、兼并、并购,形成一种集中度、效率、水平更高的结构,这也和产业结构调整是结合在一起的。
民生证券研究院固定收益组负责人李奇霖认为,落后企业没有必要保住,应加大并购力度,让市场份额集中到一个公司中。
在化解产能过剩的速度和方向上,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去产能要逐步推进,如果出现大规模快速去产能现象,经济增长一定会陷入低迷状态。因而,去产能是个方向,但还需从存量稳住,增量严控着手。同时,对存量也可以做一些优化。政府一直在推动产业的兼并重组,实际上也是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途径,兼并重组一方面优化整个生产效率,一方面也不至于造成企业倒闭和失业问题。
加强国际产能合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要实现转型再平衡需要三个条件:一是高投资要触底,二是减产能要到位,三是新动力要形成。
其中,在需求方面,要有效发挥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协调拉动作用。
2014年7月前后,政府出台的化解产能过剩政策主要立足于“四个一批”,即“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对于其中的“转移一批”,民生银行研究员宏观经济中心副主任王静文认为,转移一批的实现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产业的国际转移。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去产能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从供给端,将制造业的中低端和其他周期性行业粗放型的结构不断地淘汰。第二个方面是从需求端来看,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现在重复过去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不行,包括环境等社会资源结构已无法支持它的继续发展。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中国经济能够稳定下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产能过剩就需要化解和解决,但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从长远来看,化解产能过剩的重点,应放在增量上。已经产能过剩的行业,保证存量不动,增量不增,通过经济体量、经济规模的自然增长来减少相对产能。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核心作用
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三个一批”,即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
海通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现在国有企业亏损越来越大,很多政策是不到位的。国有企业债务率今年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一方面是因为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是因为仍在向银行大量贷款。今年3月至9月,国有企业债务余额增加了十万亿,这非但没有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反而加重产能过剩。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探索了二十几年,现在仍然还在探索当中,所以一定要加大国企改革力度。产能过剩需要按市场化原则来解决,只有打破刚性兑付,否则这个问题根本无法解决。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用新理念统领“十三五”规划编制。会议指出要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加大支持国企解决历史包袱,大力挖潜增效。
李迅雷认为,在企业经营不下去时,银行就不要继续放贷,该断就断。如果企业不退出,会导致错误越来越大,后患无穷。所以,应按照市场经济游戏规则,不要给严重产能过剩行业输血。
卢锋认为,一些大而老的国企担子较重。虽然参与了上一轮改革,但并不是很到位。在经济形势向好的时候资源型企业并不认为自己需要改革,可遇到经济下行压力大时,很多企业就面临退出风险。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些企业的劳动力、员工和社会系统没有完全打通,无法通过正常程序裁员。所以,国家可以给予一些特殊安排,比如补偿或和社保系统接轨。如此,这些企业退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会控制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