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下午,第二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在深圳市举行。针对中国在转型中出现的经济下行问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校长林毅夫在会上表示,中国现在经济下滑当中有相当多的原因出自外部性和周期性的问题。
自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连续多个季度出现了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第三季度增长率仅为6.9%,而且下滑的压力仍然较大。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持续这么长时间的经济下滑,因此有人对中国能否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质疑。
林毅夫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他称在相同发展阶段的新兴经济体中并不只是中国的经济出现下滑,如巴西2010年的增长速度是7.5%,2014年增长速度下降到4.0%,而同样是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印度,2010年的增长速度为10.3%,2014年下滑到了7.7%,这些国家下滑的幅度都比中国大。
“中国经济下滑当中有相当多的原因出自外部性和周期性的问题。”林毅夫举例称,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平均每年对外的出口增长率是6.8%,但今年前三季度的增长速度是-1.8%,需求减少了,经济增长便会放慢。
此外,在周期性问题上,林毅夫认为政府应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其中一个就是政府需要稳定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增长,那么就必须有缓周期的措施。
“我们确实是转型中的国家,我们不能回避出现的问题,我们有问题就要下决心去改,但是也不能把外部性、周期性的因素都说成是自己的问题。”林毅夫说。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决策者该如何看待?林毅夫指出,中国经济有结构性的问题,因此要进行结构性的改变,中国要坚定结构性改革的认识,但是在面临外部性和周期性因素的影响之下,必要的稳增长措施还是需要的,这样的结构性改革才能营造比较宽松的环境。
在稳增长措施中,投资是其中的一种方法,但无论是国内外,部分人在提及投资时总会质疑政府加大投资会引发产能过剩的问题。不过,林毅夫不赞同“投资等同产能过剩”的观点,他认为只有稳增长投资政策用于过剩产能部门的投资才会引发此问题。
林毅夫称,现在中国生产的产品都处于中低端层次,可以往中高端层次去升级。2014年,中国进口的制造业产品多达1.3万亿美元。“这些进口的产品都是国内短缺的,如果中国往这些产业去投资的话,就不会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
目前,中国的基础设施还存在缺口,城市管网等建设严重不足。林毅夫认为,中国可以加大这方面的投资,“不管是在产业升级的投资、生产国内短缺的产品,或是消费品的投资以及基础设施的投资,其实都会减少我们过剩的产能。”
此外,林毅夫还指出,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提出中国的理论,而不是一有问题就到国外找理论。只有这样子,中国的理论发展才能跟社会的发展同步,也才能够实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