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近日发布 2016 财年半年报(2015 年 9 月至 2016 年 2 月)。报告显示,集团总计销售额同比上涨 6.5%,但营业利润下降 33.8%。
迅销旗下最重要的品牌是优衣库,后者在日本本土与国际市场均表现不佳,是母公司此次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在日本,优衣库的半年营业利润同比下降 28.3%,销售额同比下降 0.2%。迅销将之归因为“营销没有有效地向消费者展现该品牌的新元素和吸引力”,以及,“没有足够的战略针对偏暖的冬季(推出合适的产品)”。
国际市场方面,优衣库的总营收同比上涨 12.7%,营业利润下降 31.4%。其中,大中华区与韩国均出现利润下滑,美国地区的运营损失则继续扩大。迅销方面称,经济形势不佳对优衣库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运营产生了负面影响。
优衣库此次在大中华区及韩国的不佳表现和去年同期形成了鲜明对比:在 2015 财年上半年报告中,优衣库大中华区及韩国区的表现曾被成为“超出预期”,而 2015 整个财年,大中华区更是为优衣库创造了史无前例的 3044 亿日元销售额,同比增长 46.3%,营业利润曾同比增长 66.1% 至 386 亿日元。
不过,在东南亚、澳大利亚和欧洲,优衣库的营收与营业利润均有所上涨,亦符合迅销此前的预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优衣库在欧洲的表现。尽管英国是优衣库的第一个海外市场,但优衣库在欧洲的存在感一直远低于欧洲本土的 H&M、Zara。不久前,优衣库将它在伦敦的全球旗舰店进行了翻新,并举办了一系列营销推广活动,在互联网上反响不错。同时,优衣库还在伦敦的门店中放置了具有英国文化特色的图书和展品、以拉近和当地消费者的距离——足见它在欧洲市场多么煞费苦心,而这样的做法或许也值得优衣库借鉴到美国市场中。
另一方,虽然优衣库整体表现不尽人意,但迅销集团旗下的其他品牌在过去半年的总体表现却被官方称作是“超出预期”地好:营收同比上涨 12.9% 至 1673 亿日元,营业利润同比上涨 21.9% 至 143 亿日元。这主要得益于 GU(专题阅读) 超常表现——过去半年间包括针织衫、阔腿裤等在内的重点营销的产品为 GU 贡献了“强劲的销售额”,也使得 GU 的同店销售额以双位数百分比增长。
相比起优衣库,GU 品牌的消费者定位更加年轻,产品设计也更为时尚。它为年轻消费者尝试全新款式提供了一个较低的门槛——即使随后发现并不适合自己,也不会浪费很多钱。
最近业绩表现不佳的也不只是优衣库这一个品牌。H&M 在第一季度也迎来了利润下跌,Mango 则既关店又降价,后者在中国的门店数已从 2013 年的 200 家跌落到 50 家(2015 财年第三季度)。这也表明了,快时尚并非是一劳永逸的生意,要持续在时尚行业占有一席之地,他们可真的要像他们的名字一般,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极“快”反应度——这可能是指品牌的升级、门店体验的加强、电商业务的布局,总之,消费者需要什么,他们就必须满足他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