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期以来,化纤市场行情波动较大,用“瞬息万变”来形容并不为过。以涤纶行业为例,2015年POY企业的日子不好过,部分企业处于盈亏边缘,甚至出现亏损。可是2016年3月以来,POY行情阶段性“峰回路转”,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提价,这使此前赢利相对还不错的DTY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利润受到挤压,DTY企业普遍感觉到压力增大。
面对这种市场状况,一些聚酯涤纶“龙头”企业在实行差别化大战略的前提下,应对市场的策略出现微调。他们为了使产品销售更畅,把库存降下来,采取适度降价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销售,并收到了一定的实效。
而对于这类中小型企业来说,在产品创新方面通常很难一直做到“人无我有”,更多地是按照“人有我有”的思路,避开主流“正面战场”,在大企业没有涉足或不愿涉足的市场上,以一种类似“游击战”的方式“东突西进”,抓住属于自己的市场。
不过,在近期波动起伏的市场行情下,当大企业的产品价格有所松动,出现下调,他们的产品销售便遭遇到困难。
如今行业洗牌时代已经到来,化纤龙头“大鱼吃小鱼”,可中小化纤企业能玩出什么花样?!
行业龙头供给侧玩得风生水起
在化纤行业经历深度调整的现阶段,对于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来说,优势较为明显。这类企业坚定执行差异化经营战略,具备比较持续的新产品研发能力。
创新产品、附加值较高的差别化产品的不断推出,已经成为这类企业获得下游客户认可并选择他们的重要理由。并且,由于齐头并进的多元业务“多线开花”,积极进行产业链的延伸,这类企业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们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在3月份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的“市场产能成本组”的调研中可见一斑。
从调研的情况看,荣盛、桐昆等“龙头”企业继续延伸产业链,提升竞争优势。他们对于当前市场的判断比较乐观,也提醒同行,对于化纤行业接下来的发展应该抱有足够的信心。
桐昆集团是国内聚酯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上市公司。公司目前拥有350万吨聚合和400万吨涤纶长丝年产能。近几年,桐昆集团向上游产业链延伸,涉足PTA,目前PTA年产能约150万吨,均为自用,PTA二期项目仍在推进,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桐昆集团目前也与荣盛集团一道,投资炼油项目,是几大重要股东之一,进一步打通产业链,提升竞争力。
桐昆集团董事长陈士良表示,应乐观看待市场。他指出,行业当前虽然不乐观,但石油价格已经触底,接下来的反弹将释放红利。同时,企业在深度调整,持续加强品种开发,持续提升品质。而且,国家正在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这些都是向好因素,所以企业对行业的发展应该抱有信心。
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寿柏春表示,当前的市场形势固然有压力,但是企业自身的战略定位也很关键。整体看,淘汰落后产能、优胜劣汰是市场发展的正常规律,企业应该认清这个规律,积极寻求应对之策。
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改性聚酯切片、差别化涤纶工业纤维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建筑工程、包装材料、休闲运动、防护设施等领域。公司主导产品涤纶工业纤维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22%,出口份额达30%以上,占全球涤纶工业丝市场28%左右的份额。公司目前有1600多家下游客户,产品出口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400多个国际客户。
古纤道董事长施建强也对我国涤纶工业丝行业的发展前景表示看好。他介绍,涤纶工业丝目前在全国的产能约200万吨,产量约120万吨,市场集中度较高,预计到2018年左右产能趋于供需平衡。他特别强调,我国的涤纶工业丝供应全球市场,产能存在一定的供大于求是比较正常的行业发展状况,而如果产能平衡后,供给便会出现缺口,这点与聚酯民用丝行业存在很大不同。从2016年一季度情况看,涤纶工业丝出口将恢复到两位数增长,预计今年全年出口将会出现明显回升。
中型企业避开能耗求发展
坚持差别化经营思路的还有一些中型企业。这类企业虽规模有限,但秉承专业、专注的精神,善于发挥特色,始终致力于差别化化纤产品的研发,注重在某些细分市场上通过研发和创新开发出颇具特色的几类差别化产品,以此赢得了市场和客户认可。
相较荣盛、恒逸、桐昆、新凤鸣这样的规模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成本优势均非常突出的“龙头”企业,中型企业谋求发展的思路,一方面是尽可能地控制成本,另一方面是加强新产品开发,走差异化道路。
南方控股有限公司目前拥有聚酯涤纶产能40万吨/年,公司生产FDY、POY、DTY聚酯产品。去年年底,桐乡乌镇互联网大会召开,公司产能受到一定影响。南方石化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跃生介绍,2015年POY市场压力较大,但是龙腾和红剑因故被迫停产,市场上POY的销售出现一定好转。
浙江佳宝新纤维集团有限公司主营FDY,产能约为1100吨/天,年生产差别化和功能性聚酯涤纶纤维16万吨,拥有大有光和半消光FDY生产线40万/年。
精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楼宝良介绍,我们投资的佳宝集团年产能约为40万吨,在萧绍地区虽然规模有限,但是产品品质获得了客户认可。佳宝一直注重新产品开发,与东华大学、帝人集团等开展合作,在熔体纺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企业注重“抓小市场的大份额”,抓纺织化纤行业的“蓝海市场”。
浙江佳宝新纤维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云生指出,中型化纤企业与规模型“龙头”企业相比,竞争的关键点之一在于能耗。“龙头”企业在规模方面的优势带来了成本上的优势,而寻求差异化、加强新产品研发是中小型化纤企业突围和发展方向。
“龙头”企业压价致中小型企业压力陡增
不过,对于更多的中小型企业而言,他们的资金、研发能力、团队配备等实力都相对有限,能够开发出的创新化纤产品的数量、质量较有局限性。就算有一些差异化的产品,也是以“跟风”为主,其定价也需要跟随大企业的报价而动。
“开发出几款创新的差别化产品并不难,难的是要能持续开发出创新产品,这才是很多中小企业的痛点。”一位业内人士这样感慨。
“龙头”企业常规产品的降价无疑对中小型企业造成了很大压力。而中小型企业更大的难处在于,虽然他们的产能、产量相对有限,可一旦库存量增加,资金压力就会骤增。
因此,如何减少库存,加快产品和资金的流转速度,同时,让车间里的机器尽可能满负荷运转,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好生产成本,对中小型企业至关重要。为此,近期不少中小型化纤企业的销售人员“着急上火”,为了每天的出货能走平,煞费苦心。
部分中小型企业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等方式,虽然有不错的创新能力,也确实开发出了一些颇具卖点的产品,但是,产业化程度待提升,创新产品的成本仍较高。在目前压力重重的市场环境下,他们仍面临不小的压力,仍需突破才有可能能尝到创新的甜蜜“果实”。
如何能生存下去而不是倒在下一轮行情好转之前,才是第一位!
不是企业不明白,这行情实在变化快,或许也正是市场竞争中一种充满不可预知性的魅力所在。而且,创新之路也往往是前景光明,但道路曲折。
更关键的问题是,无论对于“龙头”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而言,差别化创新纤维的研发和市场营销都面临一个难点,那就是需要“熬过”从产品开发到获得客户确认的较长周期,这一周期短的通常约1年,长的甚至达到3年。这个过程是对企业理念和耐心、资金实力等因素的综合考验。
“龙头”企业由于在经营理念、客户资源、研发和资金实力、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大多能“守得云开见月明”,而对于很多中小型企业而言,这无疑形成了很大挑战。
所以,虽然提升产品及营销模式的创新能力,注重专业化对口营销,注重差别化、功能性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已成为现阶段化纤企业提升竞争力、赢得市场和未来的共识,但在某种意义上,对于实力有限的中小型企业来说,要想真正落实创新战略,还须量力而行。毕竟,面对竞争对手的强大压力,如何能保住现金流,如何能生存下去而不是倒在下一轮行情好转之前,才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