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国首条千吨级T800碳纤维生产线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公司投产。该条生产线是在中复神鹰2012年投产的T700碳纤维生产线基础上改造而来,原丝生产线所有的核心设备和技术均由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线采用的干喷湿纺工艺为全球碳纤维发展所运用的主流工艺。
据中复神鹰公司负责人表示,千吨级T800碳纤维原丝投产后,公司今年碳纤维的生产计划将提升到2200吨。
长期以来,全球高性能碳纤维市场被东丽、东邦特耐克丝和三菱人造纤维等国外企业占据。近年来,为了突破碳纤维大国对中国碳纤维的封锁,国内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主动加快了T300、T700和T800级碳纤维生产线的制备工作。但是,由于受到日本等碳纤维大国在该领域实行“低价政策”的大幅度冲击,我国碳纤维产业一直发展缓慢。
其实,早在2012年,江苏航科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就建成了国内首条T800生产线,但年生产规模仅有25吨,并没有在根本上改变我国碳纤维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整体落后局面。而此次千吨级T800碳纤维生产线的投产,或将对国内碳纤维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家碳纤维企业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T800碳纤维是国际上能实现量产的最高强度碳纤维,在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该系列碳纤维仍然属于对华禁运产品,特别是军用高强度碳纤维原丝及其生产技术是碳纤维大国对中国严格禁运的最重要技术,其禁运等级与核武器技术相当。国外对技术、市场的封锁,本可以为我国国内碳纤维企业提供很大的发展空间,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国内航空航天等重点部门对于碳纤维的使用要求比较高,90%以上碳纤维材料依赖进口,因此,国内企业生产的碳纤维产品进入国防等重点领域的概率相当小,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内碳纤维产业的发展。
抛开高端碳纤维研发机密、应用门槛高等问题,普通国产碳纤维及其制品在国内的推广情况同样不乐观。业内人士分析,我国碳纤维行业主要面临着上游碳纤维产能分散、中游复合材料产业薄弱、下游市场需求疲软等问题。以车用碳纤维为例,在德国宝马集团成功商业化I3、I8系列碳纤维车型后,国际化汽车企业均加快了与碳纤维企业的紧密合作,国内汽车生产商,如比亚迪、长城华冠汽车、奇瑞等纷纷加入开发碳纤维轻量化汽车的行列。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表示,国内企业虽拥有量产轻量化汽车的技术,却因为零部件制造进度慢、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导致碳纤维材料在汽车轻量化领域的量产受限,碳纤维轻量化汽车距离真正产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此次千吨级T800碳纤维生产线的投产,将对国内碳纤维行业的产能和技术影响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针对我国碳纤维行业的发展现状,除了提升技术外,如何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与扶持,努力打开国产碳纤维市场才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