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期间,国家统计局发布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5月份,CPI同比上涨2.0%,低于预期;PPI同比下降2.8%,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
尽管5月CPI出现回落,但连续第四个月维持在“2时代”。此外,自1月以来,PPI方面持续回升。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周景彤介绍,未来,随着原油、钢铁、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温和反弹,以及翘尾因素在未来半年逐月增大,接下来的几个月PPI降幅或将进一步收窄,个别月份甚至可能“转负为正”,从而结束长达50多个月的下降通道。
PPI环比连续3个月上涨
数据显示,5月PPI环比上涨0.5%,涨幅比上个月收窄0.2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环比上涨。
周景彤认为,这一方面反映出国内房地产升温、基础设施投资增大,对相关能源原材料的市场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也与货币政策持续宽松有关。
平安证券研报,分行业来看,石油、煤炭、黑金、有色相关行业是拉动PPI环比上升的主要因素,其余行业则较为平稳。
同比方面,5月PPI同比下跌2.8%,为连续51个月负增长,工业依旧处于通缩的区间,但同比跌幅继续收窄0.6个百分点。
“PPI同比降幅持续收窄,主要受下游需求改善、上游生产资料价格企稳和基数下降的共同影响。”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认为,年初以来经济运行出现转好迹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去年底高0.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上升显著,带动工业出厂产品价格企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回升,上游价格企稳逐渐传导至工业产品生产环节。
从同比来看,采掘业、原材料工业、产品加工工业价格同比分别为9.6%、-7.2%和-1.8%,降幅分别比上个月收窄3.4个、0.5个和0.7个百分点,煤炭开采、石油天然气开采、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同比分别为-10.2%、-21.5%和-4.2%,降幅分别收窄4.3个、5.2个和3.3个百分点。
PPI同比降幅或继续收窄
对于接下来的PPI走势,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认为,6月PPI将继续改善。6月以来,煤价、钢价小幅上行,且5月以来的三次油价上调会在6月集中体现,预测6月PPI环比微升0.1%,同比降幅缩窄至-2.5%。
平安证券研报分析称,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不足以支撑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原油价格后续上涨的空间也相对有限;国内去库存进度短期内恐难有较大进展,但年内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上调将对生产资料价格产生一定支撑。预计6月份PPI环比上涨0.2%,同比-2.3%。
周景彤分析认为,未来随着原油、钢铁、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的温和反弹,以及翘尾因素在未来半年逐月增大,接下来的几个月PPI降幅或将进一步收窄,个别月份甚至可能“转负为正”,从而结束长达50多个月的下降通道。PPI如能“转正”,将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提升市场信心、缓解产能过剩,进而对稳增长产生正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交通银行研报指出,未来PPI跌幅可能持续收缩,但部分工业产品价格可能还会出现阶段性剧烈波动的情况。
“由于5月非农数据不佳,美联储加息预期降低,大宗商品和主要工业进口原材料价格可能低位微升。近两月黑色金属类价格波动很大,4月以来环比下降。一方面反应出市场需求依然较弱,另一方面不排除市场预期转变带来的投机行为对价格波动形成扰动。”交通银行研报显示。
中投证券则认为,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上行,带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出厂价格环比上涨12.3%,成为5月PPI环比继续上涨的最大动力。
不过,企业的债务水平偏高仍是中国经济难以回避的问题,加上近期金融监管提速使得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资产负债表的难度上升,去杠杆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旋律,通缩压力大于通胀压力。
通胀走势仍需观察
6月8日,央行研究局刊发工作论文,更新了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其中,将全年CPI通胀预测由1.7%大幅上调至2.4%,其原因主要基于猪价,PPI环比对CPI的拉升,房价因素的滞后影响。
民生证券研究院认为,CPI短期高点已过。前期CPI上涨的主要动力是猪肉和蔬菜,但两者对CPI的同比拉动逐渐减弱。猪肉方面,尽管5月环比上涨2.3%,但由于基数效应,同比涨幅仅略高于4月的33.5%。未来受制于猪肉已处于历史高位、替代品牛羊肉价格下跌、进口猪肉价格下跌,猪价继续上涨动力不足。
而鲜菜价格回落是5月CPI走低的主因。数据显示,5月蔬菜价格环比21.5%,为2007年该项数据统计以来最大单月降幅。
交通银行研报指出,目前蔬菜价格逐渐回落到正常水平。随着夏季气温升高大量蔬菜生产供应,在不出现极端天气的情况下,蔬菜价格难以再次反弹飙升。
房价方面,数据显示,5月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1.6%,涨幅扩大0.2个百分点。“后续仍应当关注房价对居住类价格的拉动作用。”平安证券研报指出。
此外,民生证券研究院表示,中国式去产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过剩产能并没有实质性去化。短期工业品价格缺乏持续上涨动力。
民生证券研究院预计,中长期来看,不存在滞涨的基础。当前经济短期回暖有明显的政策刺激因素,总需求依然不强,而过剩产能又未实质性退出,经济总体上呈供过于求的状态,不存在滞涨基础。通胀仍需观察,意味着货币宽松不会因此转向,但考虑到增长企稳,宽松的确增量不足,以对冲为主。三季度数据走弱后,货币宽松空间可能重新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