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去库存作为重要内容,国家采取储备棉投放政策,在实现储备棉去库存的目标同时,保证纺织企业用棉数量,稳定棉价,缩小内外棉价差。截至7月5日储备棉轮出资源28034.2588吨,实际成交28034.2588吨,成交率100%,成交均价14015元/吨。随着储备棉投放的进行,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棉纺企业反映最大的问题就是储备棉投放力度不足,进一步引发了许多问题的产生。
1、竞拍规则允许流通企业与棉企争利
拍储规则在此次竞拍中允许贸易商等流通企业参加拍储。流通企业通过拍储获得的棉花多数还是转手卖给纺织企业,在多一道流通环节的情况下,流通企业参与其中为了获得利润,势必加价。据了解,竞拍参与比例高达40%左右的流通贸易商和纺织企业之间展开储备棉资源争夺,使得本来捉襟见肘的储备棉每日投放量竞拍更加激烈,成交率居高不下,在竞拍的规则下,竞拍激烈必然导致棉价走高。而且相当数量的棉花被流通企业拍下后并未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囤积的棉花导致纺企可用棉花数量更少,从而进一步导致供需不匹配。
建议:取消或暂停流通企业、贸易企业拍储资格,使国储棉资源得以有效利用。
2、储备棉投放力度不足助推棉价节节攀升
在《国家储备棉轮换有关安排的公告 2016年第9号》中明确提出:正常情况下每日储备棉挂牌销售数量不超过5万吨,具体轮出数量以实际成交为准。如一段时期内国内外市场价格出现明显快速上涨,储备棉竞价销售成交率一周有3日以上超过70%,将适当加大挂牌销售数量。自5月3日拍储以来,储备棉竞价销售成交率长期接近于100%,而市场并没有增加储备棉的投放数量。6月底储备棉竟然还减少投放量,每天不到2万吨的供应量,加剧了棉花资源的市场短缺。虽然在7月初略有增加,但以7月6日为例,轮出计划也只有2.15万吨。远远低于市场需求。国储棉供需的失衡,是棉价快速上涨的重要推手,截至7月5日,国储棉当日成交均价达到14015元/吨,折3128B 13753 元/吨,CF1701主力合约在7月5日盘中更是达到了15790元/吨,达到近2年来的高点。虽然棉花价格快速攀升,但是下游市场形势的低迷对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并不接受。使得纺企在接受高棉价的同时,纱线价格并未同步上涨。关停限产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纺企艰难度日,举步维艰。
建议:加快公检进度,增加公检人力物力,增设公检库点。对质量可靠的新疆棉改为抽检,目标国储棉投放量达到5万吨。在9至10月继续投放储备棉,缓解企业用棉问题。不要因目标价政策而影响当下纺企的用棉。
3、出库难增加纺企用棉成本
部分库点以“移垛、出库”等理由故意拖延出库时间,违背纺企意愿指定物流公司,借机向纺织企业收取不正当的费用,增加纺织企业购买储备棉的成本,严重影响纺织企业正常生产,社会影响极差。在反腐力度空前强大的现在,在国储棉出库领域出现这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有关监管部门应严惩违规违法行为,绝不姑息。
建议:综合采取行政、经济、法律措施,必要时追究刑事责任,对扰乱市场秩序的组织和个人追查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