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九月份是传统的纺织旺季,然而近期由于棉纱价格一跌再跌,市场颇为萧条,已经8月下旬了,很多人不禁要问,今年的“金九”还能如期到来吗?
首先回顾过往“牛市”行情;
自4月份以来进口纱现货大幅上涨,印度纱32支指数从4月初的19200元/吨上涨至7月下旬的最高点23800元/吨,上涨幅度高达4600元吨。这次大幅大涨是内外棉花价格联动大幅上涨而导致的顺理成章,然而上涨过快也导致风险不断累积。随着储备棉轮出政策的调整等因素的带动,棉花价格结束了暴涨走势,棉纱价格也瞬间失去了上涨支撑,短短一个月内印纱32支回调至21500元/吨,几乎回调了涨幅的一半。21支由于库存相对偏少,回调1000元/吨左右,下降幅度相对较少。
这轮进口纱降价给市场带来的影响包括:
1) 持续降价使得市场看空情绪蔓延。业内普遍认为进口纱价格仍有下跌空间,不断出现之前囤货的贸易商抛货,由于他们的采购成本较低,抛货时急于出手往往低于市价,这就进一步打压了棉纱的价格。下游买涨不买跌,观望情绪较重,购买仅以刚需自用为主,多小批量零单采购。整体成交相对冷清。
2) 贸易商订购外纱不积极。近期外纱订货价也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印度棉纱32支美元订货价从最高点的3.05美元/千克下降到2.75美元/千克。一方面是最近美棉价格下跌带动,一方面是今年以来订货的持续低迷令印度纱厂叫苦不迭,不得不降价抛库存,“断臂求生”。然而贸易商一方面认为外盘价格尚未触底,另一方面后市走势尚不明确,因此不敢贸然订货,造成外盘越跌反而越没人订。
3) 印度工厂停工、停产现象不断增多。虽然印度棉纱出口到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市场的份额在提升,但中国这一最大出口国的订购量大幅下降,还是对印度棉纱的整体出口量产生了较大影响。今年1-6月,印度棉纱出口额为16.14亿美元,同比下降16.17%。几个月来印度纺企面临原料成本高企、销售缓慢、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的窘境,继一些较小的工厂停工或增加放假天数以减少损失后,近期有一些大厂也关闭了一半以上的产能,也有工厂放弃纺低支数纱,转为生产较高支纱或精梳纱。
4) 贸易商新到港货物将面临大幅亏损。近期到港的32支印纱成本多接近3.00美元/公斤,折合人民币成本在24000元/吨以上,按目前价格每吨亏损达2500元/吨。不过这些在高点订货的贸易商多为持续订货的大贸易商,前期利润都颇为可观,整体算下来仍然多有盈余。
5) 从2016年1月份起,进口纱价格开始高于国产纱,价格优势下跌,两者一度倒挂800元/吨,使得不少习惯于使用进口纱的客户转为国产纱。然而本轮下跌中,进口纱下跌幅度比国产纱更为迅猛,国产纱的价格优势不再。由于下游客户具有高度价格敏感性,未来是否会导致进口纱客户回流,从而带动进口纱成交回暖尚未可知。
进口纱贸易商也高度关注棉花价格走势,期盼棉花价格能尽快趋稳,这样棉纱能跟随止跌企稳,稳定了才好出货,对于下游织布厂,也只有稳定了才敢放心的采购和接单。如果棉花价格继续下跌,棉纱或将继续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