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显示:母婴行业呈消费升级趋势
2016年8月30日,在“数据电商大讲堂”母婴分会场,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发布了《2016母婴行业消费趋势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基于阿里巴巴大数据,从品类和品牌两个角度剖析母婴行业的消费趋势,洞察消费者需求变化,《报告》显示母婴行业从2015年开始趋于成熟,80后及高线消费者是推动母婴市场的主力人群。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高级分析师刘力华对《报告》做了详细解读与分析,并与广大母婴品牌及母婴电商的从业者一起探讨趋于成熟的线上母婴市场中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母婴市场交易规模扩大,线上市场快速扩张
“二孩政策”出台后,相关机构预测未来几年内,将会产生两千亿人口的增长。基于以上预测,刘力华表示:在2018年,整个母婴行业的规模可达到3.2万亿,未来的母婴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
《报告》显示,2015年整体行业规模已达2.3万亿,占到GDP的3.4%。其中,线上母婴行业规模快速扩张,2014年已达千亿级别。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人群结构的变化推动了消费观念的革新,“85后”和“90后”晋级为新一代爸妈,这一批消费人群相较于“80后”消费观念有差异,并且已经养成了线上购物的消费习惯。
线上母婴市场呈消费升级趋势,非标品市场或成蓝海
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转变同时也带来了线上母婴市场的消费升级,其中,消费升级的一个特点是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差异化消费的需求。“鞋服、玩具为代表的非标品市场细分品类丰富,涉及范围广,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升级需求’,而传统的食品、用品等标品市场线上起步早,需求增长缓慢,已趋于成熟。”
《报告》显示:在2015年母婴产品消费结构分布中,以鞋服、玩具为代表的非标品消费占比较大,呈现上升趋势;婴童食品类的消费占比在逐年紧缩。
刘力华认为:未来非标类产品市场潜力非常大,是母婴行业没有被完全开发的蓝海市场。这一判断基于三个原因:第一,非标类产品可以承载更多的消费升级的想象空间,满足消费者更多的个性化、丰富化的需求;第二,非标产品的消费时间很长,基本上0至12岁的孩子,对于非标类的产品都有需求;第三,相较于,食品和纸尿裤是安全敏感度比较高的品类,而非标类的产品安全敏感度较低,试错成本较小,因而会更加受网购小白们的欢迎。
品牌化需求上升,消费者越来越看重品牌背书
从大的品牌格局来看整个母婴行业市场,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报告》中较为突出的表现是整体上,消费者在进阶品类的母婴产品选购上更注重品牌的选择。
2014年至2015年,婴童服装总体白(无品牌商品)牌占比较高,而儿童内衣裤品牌化程度远高于婴童服装总体。
消费者对进阶品类更加看重其品牌背书,对天猫旗舰店较为偏好,人群整体品牌意识的提升也优先反映在这些进阶高端产品上。但同时,母婴市场整体品牌竞争在加剧,各个类目都呈现出品牌集中度下降的趋势。单靠“知名品牌”吸引消费者的难度也开始增高,中部品牌和小众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对头部品牌的地位产生了冲击。
针对以上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分析师认为:虽然母婴行业在销售渠道上产生了一些变化,比如互联网的渗透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但是商家本质上还需回归“母婴零售的本质”,将消费者看作是销售的终端,洞察消费者需求。
改变粗放的电商运营模式转向精细化运营,关注细分市场,寻找差异化市场机会,拥抱变化中的电商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