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南疆、北疆均有一些地区开秤,新花零星开秤后籽棉收购价多在6.5-6.8元/公斤之间,折合新棉价格在14000元/吨以上,相比同等质量的储备棉有500元-1000元/吨左右的贴水。时间进入9月中旬,储备棉轮出只剩下半个月左右时间,为数不多的储备棉成为市场争夺的焦点,大家“且拍且珍惜”。因此自9月6日起储备棉成交率连续高于90%,量价齐增。尽管大多中小纺企的库存已在一个月以上,但也希望多拍一些储备棉以降低生产成本,整体的抢拍和抢收氛围使得棉花(14600, 490.00, 3.47%)现货价格出现一定上涨,并向下游传导,带动部分品种的棉纱和坯布价格有一定上扬。
下游需求回暖也是影响价格的另一大原因。G20之后,之前受限停产的工厂重新开工,订单量也有所恢复,尤其是32支以下的中低支纱走货量加快。但是印纱32支反弹至22000元/吨之后,继续上涨乏力,价格与国产纱持平或略高。后市谨慎看多,预计在旺季结束后可能会有所回落。目前到港进口纱整体成本仍偏高,基本在22800-23500元/吨之间,整体到港量偏少,部分二手贸易商短期看涨而接货。
受季节性订单影响,气流纺走货有所加快。目前中低支气流纺国产纱的竞争力相比于进口纱有所回升。原因一是国内气流纺多使用精梳落棉,成本较易控制,条干较好。前两年由于国外棉花成本远低于国内,冲击严重,而随着储备棉轮出政策使得内外棉价格接轨,中低支优势重现。二是印度多使用原棉生产气流纺纱,国内棉花价格居高不下,中低支纱不盈利或亏本。很多纺企转产生产中高支纱,中低支的产能下降。三是越南和巴基斯坦的气流纺纱产能较小,分别以环锭纺和赛络纺为主。
此外,韩国最大船公司,全球第八大船公司韩进的破产也引起了一场全球贸易风暴,该公司也承载了部分巴基斯坦和印度棉纱的装运量。虽目前装运已逐步恢复正常并陆续到港,但由于此批货物成本仍较高,个别贸易商因此拒付。
外盘方面,印纱经历大涨大跌后趋于稳定。32支环纺价格从7月下旬的最高价3.05美元/公斤下降至8月底的2.58美元/公斤,一个月内下降幅度高达15.4%。这主要是因为之前极少的订货量引起部分工厂库存积压,甚至不惜“挥泪大甩卖”。降价行情下,印度纺企去库存成效显著,随后纱价也回升至2.7美元/公斤以上,由于距离印度国内新花上市还有接近两个月的时间,短期内印度棉价仍有较强支撑,再加上部分工厂倒闭或转产使得纱线产能下降,预计印度纱线外盘价格短期内仍易稳难跌,短期内对国产纱的冲击有限。
近期印纱装运离港单价明显走低,个别低价资源低于市场主流价格4-5个美分,可能外商给予部分前期高价订货的贸易商的一些补偿性折扣。印度工厂的“让价”体现出工厂的信誉及一定程度与下游贸易商“共进退”的理念,也是买卖双方在大涨大跌行情下的一种风险控制行为。贸易商大多认为印度工厂的信誉较好,这也是在市场存在风险时一些贸易商愿意选择与印度纱厂合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