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公司一边追赶潮流,一边小心翼翼地调节利润空间。可所有努力往往都敌不过难以捉摸的天气。
时尚产业的坏消息近来源源不断:JohnLewis半年利润蒸发了75%;时尚连锁零售商Primark预计今年销售同比下滑2%;Marks&Spencer7月公布财季营收大幅缩水后不断减员。。。。。。
好笑的是,这些以英国为主力市场的时尚公司近来集体把矛头对准了天气,以缓解外界对于其业绩不佳的怀疑与非难——4、5月不够热,8、9月又不够冷,你让我们怎么卖衣服?
“消费者不断缩减自己在时装方面的开销,类似情况我们此前还从未见到过。”摩根士丹利零售业分析师GeoffRuddell发现,下滑程度已经创下近20年来的新纪录。鉴于如今难以预测的气候状况,大多数人选择观望,即等到冬季真正来临时再买衣服。
“10年前的这会儿,大家早就开始准备购买冬衣了。”市场调查公司KantarWorldpanel分析师GlenTooke指着伦敦二十多度的天气说,“但显然,谁会在这样的天气买大衣呢?”今年9月13日,伦敦最高气温达到过30摄氏度,但去年9月基本都在20度以下。
分析师们这样说
“众所周知,气候是销售不佳的推脱理由,可这次我不得不相信。”调研公司Conlumino零售业分析师NeilSaunders说。法国兴业银行(601166,股吧)分析师AnneCritchlow预计H&M本月营收同比下滑2个百分点,而且其下降趋势极有可能体现在营业利润率上,“夏秋交替之际过于暖和,这对整个欧洲时尚市场都在帮倒忙。”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Research)分析师JamieMerriman发布预警称,若是新季节继续延迟来临,零售商就只能被迫折价出售商品。她说道:“希望H&M和其他时尚公司拥有充足货源应对现今的气候,否则就只好加大折扣力度。”
由于温差不再明显,零售商不得不想方设法改变原有模式,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例如从原先季节类衣物更迭改为层叠穿搭,在储备冬季较厚衣服的同时确保拥有一定量的轻薄款。不过鉴于大部分英国零售商严重依赖位于远东或南非的供应链,一旦运输上路就无法令货轮掉头,因而零售商很难按气温提前调整库存,等待它的或许就是销售场上的“寒冬”了。
时尚和天气,究竟是谁在做主?
几个月前,全球第二大时尚零售商H&M在匈牙利首都开出了一家巨型旗舰店。区域经理接受欧洲新闻台采访时说道:“短期内,公司只能以减价措施来做应对。从长期策略层面,我们或许该思考一下是否有必要开发更多的换季系列,以减轻气候对于销售业绩的影响程度。”
在消费力之外,四季是时尚产业的另一大关键因素。这是为什么设计师会按照时节发布“春夏”、“秋冬”两大系列,甚至从某些程度解释了四大时装周举办地的共同点:都拥有界限分明的四个季度。此外,这也是我们每到换季看到“清库存”、“新品上架”,以及各式季节主题类穿搭建议。
不过近来的时装从业者似乎做出了些些变动。Burberry就率先抹去季节定义,以“九月系列”和“二月系列”取代原先的“春夏”和“秋冬”。它在伦敦发布的最新系列包括牛仔丹宁、针织、睡衣式丝绸和军风大衣,足以满足生活在各个地区的消费人群。
意识到气候这一敏感因素的不止burberry一家,不少小规模设计师品牌也行动起来。当客群分布区域越来越广,就很难兼顾各方需求。新晋设计师陈序之就听到海外买手跟他抱怨,由于当地春季提前来临,秋冬产品面临滞销。而对于在伦敦工作的他而言,3、4月依旧比较寒冷。因而,陈序之在设计最新春夏系列时将设计经历更多地放在衣服本身,并调整厚薄比例,让买手有更多选择。
温度并不是销售不佳的唯一原因
就如我们前两天刚刚获悉拉尼娜时间可能让中国人迎来一个冷冬。可在之前的几年中,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我们一直处在暖冬状态里。对于时尚品牌来说,若想适应各个地区突发气候几无可能。更何况解决温度难题,也未必能救回销售业绩。
英国整体零售市场在今年3月陷入低谷,除了气温作怪之外,经济大背景起到负面作用。巴克莱银行经济学家AndrzejSzczepaniak认为2016年初个人消费虽然放缓,但下半年退欧公投将真正影响消费信心。而事态的确就是如此发展的,随着退欧派最终获得胜利,英国消费者放慢了脚步。
由于大部分英国时尚品牌的原材料产地位于亚洲,受退欧公投影响而贬值的英镑增加了成本支出。为保持利润率,大部分品牌会上调英国地区售价,而最终这笔多出来的费用毫无疑问将由消费者来承担。然而,出国消费也不太可能,尤其当目的地是美国——居高不下的美元让英国消费者压力更大。
多米诺骨牌一旦启动,所有参与者都难以置身事外。海外供货商可能会被本土同行所取代;买手在下单时不光考虑目前标价,还会担心未来6个月内的价格波动;旅游消费者不断比对价差和汇率……这些问题的复杂程度并不弱于气候。